1986年,36岁的我拿着好不容易觅来的影票,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观看了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影片中与德国法西斯斗智斗勇的游击队战士瓦尔特,其英雄形象以及萨拉热窝美丽的风光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这个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一直悬着的包袱,成了不少中国人与波黑人首次见面时相谈甚欢的话题。波黑和中国,两个国家相距万里,两国人民却因为这部40多年前的二战题材电影而没有陌生和隔阂,对主人公精神的认同更拉紧了中波人民的感情纽带。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这句台词突然就蹦了出来,可记得,这是哪部电影的台词?对,没错,“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南斯拉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面游击队的接头暗语,《啊朋友再见》是南斯拉夫电影《桥》里面的主题曲,70年代这两部电影,在中国可说是家喻户晓火遍全国,阿尔特曾经就是“英雄”的代名词。
在半山腰调整过后,我们就加油冲刺起来,可能是身体已经适应,接下来的路程感觉十分轻松,最后终于看见了正在放篝火的山顶大本营,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我们慢慢地爬,不过多久,就爬到了山顶,坐下喝水后,山顶的所有人几乎都在等零点的到来,慢慢的,下面的县城开始放起火花,一瞬间安静的小城吵闹起来,山上的人也噪起来,往死里叫喊,甚至还有县武装部的同志拿着79冲锋枪往天上扫射,这场面比迷笛音乐节嗨几个档次,大家开始围着篝火唱起歌来,也不知道是谁还把录音机给提到了山上,大家就都不能自已了,我后来发现,这帮藏民才是真摇滚,差点向他们竖了个农金礼,很是酷炫。
上世纪70年代,一部名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南斯拉夫电影在中国公映,跌宕的情节、出彩的台词一下子抓住了中国观众,主人公瓦尔特更成为人们心中的“男神”。斗转星移。瓦尔特依旧是那个帅气的英雄,他的扮演者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却一天天变老了。
对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让他们知道了世界上有个国家叫南斯拉夫。70年代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曾在国内刮起南斯拉夫旋风。时至今日,豆瓣评分上,《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70年代的电影仍以8.6的高分被不停赞誉着。
那个南斯拉夫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瓦尔特引子:70、80年代的人,有个名字应该非常熟悉:瓦尔特;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让那一代人知道在遥远的欧洲有个南斯拉夫;有一个叫瓦尔特的硬汉,带着一支游击队跟德国法西斯在战斗;但你知道吗?铁托也是个用得最久的化名。前南斯拉夫总统的
今天分享菌来聊一部南斯拉夫的经典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本片和经典的《桥》一样著名,甚至连导演和主演都一样,可惜如此经典的作品不被国内观众了解,甚是可惜,今天分享菌就来聊聊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什么,以及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