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眼界乃至无意识。”在佛教的教义中,眼界是六根之一,它不仅涉及视觉的官能,更关乎如何通过“看”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无眼界则是一个更为深远的状态,指的是超越了物质界限,不再通过肉体之眼,而是以心灵之眼去觉察宇宙的真相。
一位焦虑症的学员特别害怕死亡,总是担心自己会死。所以对身体哪怕一点异常都特别敏感。只要一有不同,就会立马跑医院检查。最后医生都没办法了,建议他找心理咨询。我在咨询过程中很疑惑,问他:“你为什么会这么害怕死去呢,死去意味着什么呢?”他说:“死去就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家人了。
这句话的关键就在无字应该怎么解释,有人说这个很好解释,无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是一切都不存在的意思。按照这句话的理念,心经还是在告诉我们,我们今天所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不管事多大或者多小,它们都不可能是固定今天这个样子,它们总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很多变化,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没有感觉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用中国的易经来解释。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唐朝唐太宗时,有一-位国师名玄奘法师 ,在家姓陈,十二岁时跟随哥哥出家,出了家后,读一切经典,有些经典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有些经典是别的法师翻译,他对有些语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经,后来在四川成都挂单,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癞,人不敢近,惟有年轻的玄奘法师,以一颗同情心侍奉他,为他洗脓血,涂药,不久,这老和尚的疥癞病痊愈,老和尚感他调治之恩,无以为报,惟有一部经,可以口传给他,就是这一部心经,-共二百六十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师便记在心内,后来把它译出来,-个字也没有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