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需求量激增,在临床上多被用于给免疫力低下且病重患者注射的免疫球蛋白已供应紧张,导致原本2.5克一瓶的,价格只有300到400多元的产品,已经涨到了1300元、甚至是2200元。据《科创板日报》最新了解,因为需求激增,目前有供应厂家库存已告急,其他企业也在焦急等待批签发。
从2022年12月7日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已经一个多月,国内大部分人员经历了“阳过”、“阳康”,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大家经历了囤药、抢药等,也有出现并发症或者后遗症的,如心肌炎、生殖系统问题、脑雾病等,现在又出现抢购白蛋白,我们一直在抗疫的路上,可是各种新冠症没有来得及准备好药物和设备来应对各种问题,特别是疫情这三年医务人员经历了太多的不容易,也许曙光就在眼前,加油兄弟们!
1月2日,华中大同济医院副主任药师付伟、主管药师李梦和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严丽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呼吁,丙种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使用不当会带来不少的副作用,且该药无法像退烧药那样扩大产能,在供不应求的特殊时期,应该严格控制使用,将它留给真正有需求的患者。
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白蛋白,都是蛋白,他们是不是一样的?a.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具有广谱抗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 IgG 抗体,可以中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产生的毒素,还可以促进体内炎症因子的释放,加强机体抗感染的能力。
2021年1月9日,《International Journal Infectious Disease》杂志发表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陈良教授团队题为“Efficacy Evaluation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Non-severe Patients with COVID-19: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ased on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的研究。
新年伊始,顶着“免疫神话”的光环,免疫球蛋白的身价经历了滚雪球般的上涨。由于本身稀缺且高价自费,通常医院不会储备太多,在突如其来的抢购潮中,一些人盲目“抢球”陷入骗局,而一些真正需要它救命的免疫缺陷类疾病患者,却面临无药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