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灼虾、香辣虾、油焖大虾、蒜蓉粉丝蒸虾,如今已经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更是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象征。在处理虾时,开背、剔虾线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不吃虾头、不吸虾黄也是人人遵守的规矩,可是虾线和虾黄真的不能吃吗?现在的虾,都是养殖时用抗生素和激素催熟的吗?养殖虾能不能吃?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如大虾的个头也似乎越来越大了,却也让人不放心起来。尤其是再听到“养殖虾都是激素、抗生素喂大的”更是让人心有余悸,到底还能不能吃了?吃养殖虾究竟有没有问题?
中山大学丹霞山生物多样性科考再传喜讯!由马嘉欣副教授带领的水生生物调查组在丹霞山发现了首例米虾新种,命名为丹霞米虾(Caridina danxiaensis)。这也是在丹霞山发现和命名的第44个新物种!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所长周晓农指出,食源性寄生虫病一般都是生吃或者半生吃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引起的,比如生食淡水鱼虾,可能导致肝吸虫病、生吃蟹可能导致肺吸虫病、生吃福寿螺可能导致管圆线虫病、生吃猪肉可能导致囊虫病,一旦得病,疾病负担非常严重。
虾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海鲜食材,凭借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为很多人餐桌上的常客。不过,关于吃虾,网上一直流传着各种说法,比如“虾是发物,生病不能吃”“虾头黑了就是重金属超标”,还有“吃虾皮能补钙”……这些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把这些问题一次性说清楚。
虾体发黑并不意味着“有毒”,这通常是由于自然氧化或存放时间过长引起的。虾在死亡后,其体内的酶会分解黑色素细胞,导致虾壳或虾头部出现发黑现象。虾如果存放时间过长或储存条件不当,可能会腐败变质。变质的虾除了发黑外,还会伴随异味、质地变软等症状,这样的虾就不适合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