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网站9日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成功完成了首次模拟火星环境的生存实验。在这次超过一年的测试中,4名志愿者在160平方米的全封闭环境中应对未来火星生活可能面对的各种挑战,为人类“移民火星”提供了宝贵经验。
前言33年前,美国政府秘密启动了一项名为"生物圈二号"的实验。他们在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封闭空间内,模拟了火星的环境条件,包括氧气浓度逐渐减少等极端情况。实验对象是8名志愿者,4男4女,他们被要求在这个人造环境中生存两年。
33年前,在美国政府和财团的联手策划下,斥1.5亿美元的巨资,进行了一场非常大胆的实验,这场实验被命名为“生物圈2号计划”。实验的本质是把8位素不相识的男女志愿者,关在一个人造的密闭环境中,模拟其他星球的环境条件,观测他们两年内的生活状态。
日本近畿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和日本国立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模拟运算,成功再现了海王星轨道外侧柯伊伯带天体的多个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太阳系外缘可能存在一颗未知的类地行星。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天文学杂志》上。
2022年9月,Dominik Kraus教授课题组相关研究成果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标题为“Diamond formation kinetics in shock-compressed C-H-O samples recorded by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and x-ray diffraction”。
《自然·物理》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概念验证论文称,一种X射线脉冲或能使小行星表面气化并改变其轨迹。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使用该技术模拟了小行星轨迹偏折,结果显示,该技术或能用于今后的行星防御任务。彗星和小行星的轨迹如果太接近地球,就会对地球造成威胁。
对于天文学家而言,探索宇宙奥秘就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即便人类如今的科技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但是对于广袤的宇宙而言还是太过于弱小。举个例子说,如果天外行星撞击地球的话,以目前人类科技实力而言,恐怕很难阻止小行星的袭击。
【环球科技综合报道】据韩联社7月28日报道,韩国天文研究院利用“系外行星探测系统”(KMTNet)发现了两颗系外行星。天文研究院28日表示,其中一颗行星的质量是木星的4倍。系外行星是指在太阳系以外,围绕宇宙的恒星公转的行星。
在浙江金华,有一个好玩又长知识的地方,很多家长却不知道。那里有逼真的“太阳系”和“动物世界”,能在球幕电影里穿越到恐龙时代,能和机器人下象棋,乘坐VR过山车,还能亲身体验到电磁炮、能量转换轮、脚踏发电机、多角镜……这个“宝藏馆”就是浙江师范大学科技馆。
2月7日,团重庆市永川区委、永川区少工委、永川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的“科技筑梦,点燃梦想”永川青少年走进天文馆体验活动举行。活动中,工作人员带领永川区实验小学的师生代表参观体验各式天文仪器,感受浩瀚太空。
当人们发现了冥王星之后,由于它的存在无法解释太阳系外围轨道异常的问题,所以,就有不少天文学家猜测,可能在太阳系的边缘,或者是柯伊伯带中,或者是奥尔特云中,还存在着一颗未知的行星,甚至在2016年的时候,还有研究者推测,有可能太阳系中还存在着2-3颗的未知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