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6月10日端午节,民间习俗挂艾草,“2不挂3要求”,挂哪里比较好?“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按照古代干支纪年,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即午月午日,所以称之为重五或重午,端为首次、第一之意,所以称之为“端午”,而五为阳数,所以又称“端阳”。
前言: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女儿节、艾草节,是中国汉文化和许多民族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相传,端午节这一天要挂艾草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和喝雄黄酒,这些都是为了驱邪避疫、祈求平安、纪念屈原和预防疫病。
江汉风报道:“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到。荆州人又是如何过端午的呢?农历三月粽叶上市,粽子也开始上餐桌,不过要说真正吃粽子的时候,还得等到端午节,在菜市场摆摊销售粽子的王晴告诉记者,他们家卖了30多年的粽子,唯有五月初五,买粽子定不负约。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作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五月节等。在我国民间传统里,不同的节日都有着独特的风俗,而端午节的习俗很多,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拴五彩绳、喝雄黄酒、挂艾草等,其中挂艾草是端午节的一个古老习俗,每到端午节时,家家户户家门口都有挂艾草的习俗。
挂艾草、吃圈馍、戴百锁儿、挂荷包、吃粽子......端午将至,舟曲县城张灯结彩,洋溢着一派浓浓的喜庆节日氛围,传统的习俗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百锁儿、荷包不仅是端午节的吉祥物和饰物,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
中新网济南6月11日电 (王采怡)制香囊、点雄黄、包粽子、挂艾草……“五月五,端午到”,山东省民俗活动遍地开花,浓厚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历经2000多年的传承,如今的端午节,有香气、有色彩,饱含民俗趣味。在泰安市宁阳县七贤幼儿园,艾草和彩粽是端午节文化的主角。
三湘都市报6月9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戴敏)每年的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6月9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冯君介绍,端午节期间,人们插艾叶菖蒲、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活动,不仅富有民俗特色,对于个人养生调护也大有裨益。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悬菖蒲、挂艾草、制香囊、包粽子,划龙舟……又是一年端午节,四川南充各地花式过节。今年的端午节遇上高考,各个学校和考点都为考生准备了粽子,寓意高考必“粽”。幼儿包粽子(摄影 周亮)“两元一把,挂在门上有驱赶蚊子的功效。
端午节期间,枫泾的许多居民会在自家门口或窗边挂上艾草和菖蒲,这一传统习俗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平安和吉祥如意的美好祈愿。年过七旬的胡阿姨,家住枫泾镇菖梧村,一大早她便带上镰刀,在田间地头精心挑选新鲜的艾草和菖蒲。胡阿姨说,每年端午她都会打扫家里的庭院,挂上艾草和菖蒲,为家人祈求安康。
来源:【大河健康报】河南日报记者 李倩“艾草到货啦,‘团’过的友邻们尽快来取!”6月7日,在郑州市金水区关虎屯社区的一个团购群里,“团长”朱先生通知团购艾草的邻居取货。“这是今年端午节的第三次团购了,目前已经有100多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