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诚然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不能算科班的作家,是因为身体残疾,为了继续给病床上的生活寻找意义,从而选择“从文”,因此有一些文法和技术上的缺点,但是,多年后,重读由企鹅经典文库再版的这本《钢铁》,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钢》在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中国,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其影响力在文革时期形成,当时中国青年出于对革命的向往,和对阶级斗争的探索,对世间的各种情感抛诸脑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成为了对当时中国青年影响力最大的书籍之一。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于是,就有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