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李纯,在位15年(805—820年),是中唐(唐朝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时期较有作为的皇帝,有“元和中兴”之举。但是,唐宪宗晚年迎法门寺佛指骨舍利,耗费巨资,他的放纵致使官员、百姓都为此事疯狂、痴迷。
或许韩愈的言辞行为激烈,触犯了李纯的尊严,最终导致李纯十分愤怒,将韩愈的《谏迎佛骨表》昭示诸臣,准备将韩愈处以极刑,为了挽救韩愈,当时宰相裴度、崔群纷纷上奏,认为韩愈触犯天威,确实应该治罪,但这其中也能看出韩愈对手皇帝是忠诚的,所以才会上疏,希望皇帝陛下开恩予以宽大处,这样就不会让其他人因害怕而不敢进谏。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称。在其所作的七律诗中,尤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最被后人所称道。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外号“百代文宗”,是我国古代散文写得最好的几个人之一。韩愈也写诗,但是他的诗不如散文有名。叶嘉莹先生批评韩诗说:他“只从语言形式上争胜”,好为“吐奇惊俗”之语。意思是说韩愈写诗时常常“以辞害文”,把路子走歪了。不过,他在晚年因“谏迎佛骨”被贬之后,却写下了一首七律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