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六安市解放路小学学生们正在校园“青铜器博物馆”展台前驻足欣赏。一件件浸透浓浓国风美韵的仿青铜门钉、鼎、纹饰……让孩子们仿佛穿越几千年,梦回青铜器时代。 据该校美术老师赵小露介绍:“校园青铜博物馆里展示的作品有百余件,由超轻黏土制作成型,然后用丙烯颜料上色。
金沙遗址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并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阶段,共同证明了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为中华古代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学说的确立提供了重要佐证。
9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推进会上传来消息: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东大街南、紫荆山路东、书院街北区域发现一处商代贵族墓地,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青铜器、玉钺、玉戈以及贝币等重要遗物,首次发现了商代中期的“金覆面”。
1月12日,大安区庙坝镇中心校乡村“复兴少年宫”开展“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以美育人捏青铜”主题仿制青铜手工制作活动。活动的制作材料主要为轻粘土和废旧瓶子。轻粘土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它手感细腻,可塑性强,学生可以随心在酒瓶子上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器物形状,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