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一鸣 见习记者 金婉霞4月24日晚间,和元生物发布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和元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05亿元。和元生物是一家细胞和基因治疗CRO/CDMO企业。数据显示,2023年,和元生物基因治疗CRO业务实现销售收入7944.77万元,同比增长20.
本报记者 张文湘10月23日晚间,和元生物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81万元,同比增长32.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42万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34.
来源:【重庆日报网】2月25日,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C区,中元汇吉科技园项目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将建设成集产业科技化、生产制造智能化、仓储服务定制化于一体的标杆工厂,预计试剂年产能可达30亿人份,年产各类仪器3万台。中元汇吉科技园奠基培土仪式。
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普及应用为基础的新经济形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突破生物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拥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金字招牌的重庆高新区,正将生物医药产业的高新特色发挥得更加明显。昨日,来自高新区管委会的消息称,年内,6家生物医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即将入驻位于金凤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未来3~5年内,依托三大板块,高新区将谋建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现场展示榜单。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9月26日,重庆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发布2023重庆企业100强、2023重庆制造业企业100强和2023重庆服务业企业100强名单。其中,百强企业前三位为龙湖集团、长安汽车和达丰电脑。
2024年,市工商联联合市科技局开展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指数分析,形成了2024重庆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和调研分析报告。2024重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指数100强均为创新型市场主体,96家企业属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
题:变“工业锈带”为“城市秀带”——重庆老工业基地大渡口区10年转型记。作为重庆钢铁工业曾经的承载地,重庆大渡口区历经10年产业再造、10年城市更新,变“工业锈带”为“城市秀带”,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调整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来源:国家药监局 国家药监局召开加强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质量安全监管视频调度会12月13日,国家药监局召开加强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质量安全监管视频调度会,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期关于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强化注册人主体责任落实和属地监管责任落实,全力保障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
2022年12月8日,北京,一药店贴着抗原试剂盒、连花清瘟无货的通知。短短一周,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价格翻了两番——2022年12月初最低不到3元一人份,而到12月的第二周,价格一路飙升到10元一人份,还难买到现货。
8月6日,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局公示了《重庆市2021年第一批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名单》,包括重庆市紫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东原仁知城市运营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中元汇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天骄爱生活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广仁铁塔制造有限公司5家公司榜上有名。
这里是《21健讯Daily》,欢迎与21世纪经济报道新健康团队共同关注医药健康行业最新事件!政策动向●北京拟出台32条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措施4月7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9部门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大渡口,以“双创”为抓手,经过十多年努力,悄然之间完成了从老工业向新兴产业的“挡位”切换。重钢的搬迁,让大渡口区摆脱了长期对重钢的发展依赖,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交通条件,获取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为产业提档升级预留了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