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下午,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的“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专委会首席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表示,在开放科学领域,互联网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认为AI4S将帮助更多人加入创新阵列。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据悉,联合国以及各国政府代表、专业国际组织代表,全球知名专家、企业家、投资家等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当天,南都记者穿梭于多个会场,收集了一批人工智能“大佬”们的精彩发言,或可窥见行业最新走势和他们关注的重点。
科学研究“牵手”人工智能,会产生怎样的协同效应?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引发一场从科研范式、科研方法到应用场景的系统性变革,有望助力科学研究更快取得突破性进展。2月1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办了一场“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研讨会。
“任何创业大潮,都有一个规律,叫做‘抢椅子游戏’。在AI时代,椅子的数量会进一步减少,成为AI企业巨头,挑战会比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得多。”7月6日,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人人挂在嘴边的“大模型热”,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用?
北京商报讯(记者 魏蔚)9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分享了自己对AI、AI+和AI基础设施的思考。他提出,AI+不是AI和产业的简单结合,而是数据、模型和算力的组合。
美东时间7月10日,专攻语音AI和语言识别的加州公司SoundHound宣布旗下结合了ChatGPT的AI语音助手在11个欧洲市场相关汽车品牌中上线。可以看到,无论是在科技界还是投资界,AI的风头只增不减,然而围绕AI发展路径的争论也愈演愈烈。
美东时间7月10日,专攻语音AI和语言识别的加州公司SoundHound宣布旗下结合了ChatGPT的AI语音助手在11个欧洲市场相关汽车品牌中上线。可以看到,无论是在科技界还是投资界,AI的风头只增不减,然而围绕AI发展路径的争论也愈演愈烈。
央广网北京2月20日消息(记者 牛谷月)国产DeepSeek大模型爆火出圈,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人工智能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涌现,正为各行各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在科学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科学?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科学本身?
十年前,云计算、大数据的概念刚刚在中国萌芽,很多企业还在使用开源技术,而王坚却带领着阿里云团队开始自主研发大数据计算平台MaxCompute,最终打造了“飞天”的神话。为什么阿里云能够敢为人先,王坚从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阿里云为什么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王坚表示,应该用“机器智能”的概念来取代“人工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是机器对人的智能的模仿,例如,同声翻译是机器模仿人的智能,可以叫人工智能;但是城市大脑有自己的智能体系,是抽象的计算机带来的机器智能,叫人工智能太高估人类自身了。
3月25日上午消息,2018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于2018年3月24-25日在深圳市五洲宾馆举行,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在论坛演讲时称,2008年,BAT曾聚首谈论云计算,只有马云认为云计算应该做且必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