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经来过青岛,一定见过五四广场上那个巨大的红色雕塑“五月的风”。“五月的风”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来设计和命名的。现在站在五四广场,海风吹过,我们仿佛还能听到104年前的青年们所发出的“还我青岛,誓死力争”的疾呼。
这个暑假,爸爸带我去了北大红楼,在一层最东侧的一间屋子内,堆放了很多旗杆以及标语,其中一面横幅上醒目的写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我立马产生了很多疑问,青岛做为中国驰名海外的海港城市,怎么还需要“归还”?我们又是向谁“索要”呢?又是哪些人要“以死相争”呢?
104年前的五四运动,青年学生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在了民族和人民的立场上,发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回望历史,自1891年青岛建置以来,百年间,青岛经历了无数的风雨,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和变革。百年青岛与五四精神,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未来。
五四广场五四广场,因“五四运动”而得名,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东海西路,北依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南临浮山湾,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始建于1996年,是一处集草坪、喷泉、雕塑于一体的现代化风格广场,为青岛市地标建筑之一。
“打开一百年前的新青年,让我们站在你们的面前……”103年前,“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的响亮口号在青年群体的呼喊中响彻神州大地,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五四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群体的一份子,青年检察干警们不仅有着蓬勃向上的爱国热忱和激情,更有着千人千面的独特个性与锋芒。
朋友,如果一定要为青春的你我打一个标签,我希望它是“青年感”。和网络上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少年感”、“少女感”不同,青年感不是一种意向单一的形容,它与年龄外貌并不相关,可提起它,就总能想起万万千千的脸庞。积贫积弱的年代,青年感是一种孤勇。
引言:为引导经开区青少年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强化使命担当、提升思想觉悟,4月22日—5月1日,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经开区团工委面向全区青少年学生开展了“诠释青年担当,践行青春使命”主题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