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闰年,闰四月。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是每四年一次,也可以说每四年中有一年是闰年。阳历闰年共有366天,而农历闰年由于比平年(354天)多一个月,所以实际上为383天或者384天。
一年十二个月是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这种历法中安排有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事活动,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因此在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
阳历每四年一度的闰年,已经是妇孺皆知,不过农历的闰月,又会有什么不同呢?由于现在年轻一代的人用公历居多,也接触不到耕种,所以很多人不会关心历法这个事情,若是和老一辈的人交流,他们农历用的居多,就会常说到闰月。
闰月指的是阴阳历中的一种现象,阴阳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阳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672天,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每个月少0.91天。
闰月介绍闰月(Leap Month),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汉历(民间亦称农历)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关于中国的农历(实际应叫做汉历),许多人存在着误解,常常把农历混同于阴历。
闰月,是中华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是人类生活的一种维度,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有序进行和记录历史的需要,人们就必须测量时间,就必须掌握测量时间、记录时间的方法。不同文明有不同的计时方式,并形成了不同的历法。大致主要有阳历、阴历、阴阳合历,中华传统历法就是阴阳合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