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启动以来,活动和民主党派组织自身建设紧密结合,以读书学习提升履职水平、促进凝聚共识,在坚定信仰上扎根,在理论领悟上用心,在学以致用上发力,在解决问题上见效,体现了主题的契合性、联络的精准性、领读的权威性、共读的广泛性、传播的有效性,成为团结报社履行媒体职责、加强舆论引导、服务统一战线的有效载体。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立根]扎根。[坚劲]坚定有力。郑板桥(郑燮),清代(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画派的领军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很有特色的诗词家和散文家。
兰竹真性启功先生年轻时是看不上板桥的,到了老年才改变了看法,他有一首诗写得明白:“当年乳臭志弥骄,眼角何曾挂板桥。头白心降初解画,兰飘竹撇写离骚”。这不是特例,在传统文化范畴的高知阶层,似乎有一种普遍的观念:板桥的诗文书画,格调偏俗,难登大雅之堂。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如果是一些附庸风雅的暴发户,不管人家给多少钱,不给画还得把人骂一通,有一次给朋友画完画,还在后面备注自嘲:“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