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上,表演者精妙绝伦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而观众们看戏的关注点,不止在于剧情本身,更在于那做工精致、美轮美奂的道具上。精雕细琢的凤冠霞帔,金光闪闪的刀枪剑戟,栩栩如生的金狮头等,似乎将人带进了那一个个千古传奇的故事里。
8月14日,西安市未央区谭家街道文景东区社区“你好,邻居!”邻里节系列活动之“文景•艺学堂”——非遗在身边第二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社工与志愿者一起带领居民群众和小朋友体验“国潮京剧发饰”的手工制作,共同感受非遗的魅力。
8月20日,走进河北省定兴县石象村许茂臣的工作室看到,许茂臣正专注制作戏剧盔头。成品展示架上,七星娥子、九龙冠、纱帽、蝴蝶盔等精美戏剧盔头华丽展现。许茂臣在制作戏剧盔头。 张曾良 摄“ 七星娥子”盔头。 张曾良 摄“状元盔”盔头。
霸州市三义斋戏剧用品有限公司自1978年家庭作坊发展至今,现有员工40余人,生产场区占地2000平方米,年产值400多万元。2015年,康仙庄镇“小辛庄戏靴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该公司总经理范少奎被评为第五批河北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我不希望这门老手艺到我这结束了。一直想找个机会,能够开个工作室,系统地把我这些手艺传承下去。”“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子流星;带钩儿的,带尖儿的,带刃儿的,带刺儿的,带峨眉针儿的,带锁链儿的……”
舞台戏曲里很多武打戏都有精彩的“打出手”,舞台上,几支大枪上下翻飞,引得台下掌声阵阵。“打出手”离不开演员的密切配合,也需要高质量的刀枪把子。邢宏泽今年35岁,固安县把子道具制作技艺传承人,经营着一家刀枪把子道具厂,师承“把子魏”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