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猪是要保证地磅显示的数字不是正数,是的话你就亏了,正多少一定要加上,比如这栏猪过了1500,下来后磅上显示10斤,这就不正常了,要是3斤左右是正常的,因为有排泄物,剩十斤的话,一定要停下来看看称,不一定是大问题,但肯定有不合适。
河田这把生猪秤 一斤等于十六两。羊城晚报记者王俊伟摄羊城晚报讯 记者王俊伟,通讯员方聘娇、方笃思摄影报道:秤杆长2米,直径6厘米,有两个秤砣的“生猪秤”,据说只有旧时的东莞河田才有。这把秤是十六两为1斤,要三人操作才能读出数字,而且称出来的斤两非常准。
大家好,我是永城小磊子。随着时代发展,很多老物件消失了,今天讲讲以前农村常见的杆秤。 过去,杆秤是家家户户必备量具,买粮食、买菜、卖农产品都用它。但电子秤普及后,它逐渐淡出视野。如今,这些老杆秤却可能价值不菲。
黎里古镇,一个位于苏州吴江的非典型古镇,说它是非典型是因为它虽然与周庄同里一样漂亮,却更有烟火气,更加恬静闲适,倡导主客共享,有着全江南最多的弄堂和缆船石,有中国最大的民俗博物馆和中国锡器博物馆,有柳亚子故居、李可染艺术馆、端本堂等古建筑及艺术展馆,还有大量的红色景点可供参观,是一个宜居宜游的好地方。
造秤的老人不管这些,带着老花镜做的入迷,4月底的暖阳铺洒在小院里,64岁的唐安启从爷爷辈就做杆秤,他说,兄弟7人现在只剩下他这个老五还没有丢掉这门手艺,但能在赶集的时候卖个三四把,仍让他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当今社会不断进步与变化,日新月异。不少老的手艺被挤到了路边巷尾它们会慢慢的推出舞台直到寿终正寝,慢慢地被人们所遗忘。可是它们曾经辉煌,贴近过我们的生活给过我们很多的便利与帮助!请记住这些老物件·老手艺·老匠人。秤具有公正、清廉、严明的形象。
俗话说:“老头离不开老婆,秤杆离不开秤砣。”秤杆与秤砣的关系在实际使用中可比“老头与老婆”的关系密切多了,谁缺了谁都会变成废物。从天平到杆秤,从一个量程到三个量程。中国权衡器具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四千多年以前。
记者 宋祖锋 在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53岁的孙连勇近40年来都在干一件“公平事”,那就是坚守祖辈流传下来160多年的传统制秤手艺。制秤工艺繁琐复杂,但数十年来,孙连勇坚守“做秤如做人”的公道,制作的数万支杆秤从不缺斤短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