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式装甲运输车,是我国北方工业研发生产的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行生产的第一款履带式装甲输送车,换句话说,63式装甲运输车可谓是我国第一款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装甲车辆,在我国陆战装备发展历程里,其地位相当重要。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曾经在中越战争吃过大亏的63式:中国第一款自研水陆坦克【萨沙讲史堂第一千四百一十期】(军事系列第442讲)50年代,解放军进行了一系列两栖作战中,逐步感觉到水陆坦克的重要性。二战美军使用了大量的水陆两栖坦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坦克、火炮等技术兵种为主力步兵进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其中参战的我军坦克装甲部队,发扬不怕吃苦、敢打硬仗的精神,在战争期间以快速突击、打点攻坚和步坦协同等不同战法,为赢得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3式装甲运兵车63式装甲运兵车比履带上的装甲钢箱强一点63式装甲运兵车的发展在1960年代后期开始。这是一个完全国产的项目,涉及德国道依茨柴油发动机。这种装甲车已经被其它名称所知,例如YW 531。有一段时间在西方被称为M1967,从它第一次被观察到的第一年开始。
1976年1月6日,广州军区在军区独立坦克营的基础上,从陆军第41军坦克团、第42军坦克团、第55军坦克团、海南军区坦克团抽调部分干部战士,组建了军区独立坦克团,代号54424部队,朱富均任团长、刘少恒任政委。
在实战中发现的问题与改进在1979年2月至3月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军装甲兵投入6个坦克团和1个自行火箭炮团的兵力,约有700辆左右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参战,其中有59式中型坦克、62式轻型坦克、63式水陆坦克和63式装甲输送车等。
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我国曾对越南进行了军事、粮食和经济上的全面援助,尤其是在军事援助上可以说是“掏心掏肺”,对于一些武器装备,国内本来都不够用,那也得从库存里,甚至从现役的里面抽调给他们凑齐,还有一些电台、雷达等新式军用设备,自己还没来得及用呢,也都先给援助给了越南。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3军坦克团最早的前身,是1954年9月7日在河北昌平成立的步兵第199师坦克自行火炮团,1955年3月31日在山东崂山改称坦克自行火炮第199团,1969年8月15日在山东牟平改隶济南军区为独立坦克第3团,12月3日又改隶坦克第13师为第51团,1975年9月在河南宝丰改隶第43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的前身是军区独立坦克营,1976年1月6日,广州军区司令部从陆军第41军坦克团、第42军坦克团、第55军坦克团、海南军区坦克团分别抽调部分干部战士,将军区独立坦克营扩编为军区独立坦克团,朱富均任团长、刘少恒任政委,代号54424部队。
越南战争,是二战结束以后,爆发的一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冲突,美越双方,以及其他同盟参战阵营,都付出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代价,这场战争从1955年11月1日,一直延续到1975年4月30日才结束,最终美军撤离,越南完成统一,划上胜利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