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1921年3月,李大钊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中进一步认为,中国政党政治的腐败,使“人民厌弃政党已达极点”,因为“既入民国以来的政党,都是趁火打劫,植党营私,呼朋啸侣,招摇撞骗,捧大老之粗腿,谋自己的饭碗,既无政党之精神,亦无团体的组织,指望由他们作出改革事为人民谋福利,只和盼望日头由西边出来一样”。
11月13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第二期讲座在蒙藏学校旧址(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成功举办。我馆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特聘教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守常研究院院长侯且岸教授以《李大钊对中华民族统一的理论探索》为题作专题讲座。
2023年10月29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诞辰134周年的纪念日。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率先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要不要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系列根本性问题。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弘扬在党的百年征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事迹,本报从5月6日起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专栏,阐释英模精神,阐发时代意义,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奋进、攻坚克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本次读书班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戴海斌教授召集主持,主要讨论北京大学校史馆杨琥副研究员的新著《李大钊年谱》,首先由杨琥作题为《一本书与一个时代——李大钊遗著出版背后的故事》的报告,随后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侯且岸,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宪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尚小明作评议。
百年历史铸就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辉煌,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守历史自觉和理论自觉,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砥砺奋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结晶。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以毛泽东、李达、董必武、王尽美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怀着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座石库门房子里召开党的一大。
1918年李大钊在《Bolshevism的胜利》中把这股赤色潮流和运动比作“凛冽的秋风”,把皇帝、贵族、军阀、官僚、军国主义、资本主义等历史上一切残余的东西比作“枯黄的树叶”,指出赤色潮流就像秋风扫落叶般把一切腐朽、反动、没落的东西一个一个打落在地,而那代表自由曙光和人道警钟的马克思主义则奏响了胜利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