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钟晓璐 实习生 杨帆购买商品后转手卖给他人,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还能否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申请三倍赔偿?近期,成都崇州法院就审理了一起涉“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2022年8月23日,杨某通过微信联系卖方某家电经营部购买了一台空调,价格为1750元。
平台有没有监管义务?王某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中下单购买某品牌笔记本电脑一台,却发现该电脑的品相与卖家陈某宣传的明显不符。王某认为陈某涉嫌诈骗,要求按照价款三倍赔偿,但陈某声称自己只是“处理自用二手物品”。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批网络消费典型案例。
法律规定三倍赔偿店铺宣传“假一赔十”那么,到底该赔多少?一起来看看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审理的这起案件林某在一家标注了“假一赔十”的网店购买了两盒化妆品,合计3171元。然而,在使用化妆品一段时间后,林某的脸部出现不适。
“关于您订单尾号5511购买的商品,因其是‘非卖品’的赔偿我们无法支持。”7月6日,北京严女士(化名)接到950618的京东客服电话。这是继6月30日,严女士在没有等到线上平台所承诺的将在24小时之内有高级专员联系处理的电话,不得已第5次拨打京东客服专线后,最终得到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