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31日,由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主办,中国医学协会介入医学中心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妇儿介入专委会等9家单位承办的“第十届中国儿科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第十届全国血管瘤血管畸形综合诊治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近1000名国内介入医学专家参会。为了帮助更多幼儿及其家庭摆脱疾病困扰,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实现医疗均衡化发展,本次大会上宣告中国血管瘤血管畸形联盟在上正式成立,166家单位被授权为中国血管瘤血管畸形联盟单位。
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小何(化名)是一名10岁男孩,5年前因“门脉海绵样变”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由普通(新生儿)外科做了Rex手术。术后每年复查超声和CT,均显示分流血管通畅,分流血管直径达到1cm粗,至今未出现呕血和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
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疑窦丛生2月20日,9岁的小希(化名)确诊过敏性紫癜,在当地医院积极治疗了1个多月,虽然其他紫癜表现逐渐好转,但他却开始大量便血,并且无法控制,多次休克甚至生命垂危,由于无法取得进一步诊治效果,焦急忧虑的家长向首都儿科研究所求助。
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所长谢向辉,副所长于亚滨,副所长邰隽,总会计师高志强,工会主席常盛薇,纪检监察办公室主任王爱华以及临床、科研各科室主任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首儿所各科室、儿科协同中心成员单位及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成员单位共计30余家参加线上会议,会议由科技处副处长姚海兰主持。
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为庆祝首都儿科研究所65周年,同时推动儿童血管疾病、儿科介入领域的发展,首都儿科研究所介入血管瘤科及风湿免疫2科近期在北京成功联合举办了“北京儿童血管疾病及儿科介入论坛”和“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儿科介入技术专项能力培训班”。
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年7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儿科介入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儿童血管瘤血管畸形联盟主任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介入血管瘤科主任申刚教授在宁夏银川成功举办了2023宁夏儿童血管瘤血管畸形联盟单位授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并开展了中国儿
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主办的首都小儿微创外科第8届高峰论坛于12月17日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邀请了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院士,以及14名国内小儿外科专家,9名首儿所专家。
阅读提示过去一年,互联网医疗在抗疫中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相继推出,希望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延伸服务范围,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荣获2020年度“好大夫”奖的三位临床医生,他们为我们讲述了融汇在互联网医疗中的工作、生活和愿景。
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7月2日,首都儿科研究所65周年所庆学术活动暨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心血管分论坛在北京日坛宾馆第三会议室举行,通过专题讲座及病例讨论形式进行。北京、河北、山东、吉林等多家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各级妇幼保健院的150余名儿科医生到场参加了本次会议。
3月21日,首都儿科研究所介入血管瘤科门诊,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小敏回到医院复查,她开心地在诊室里走了两个来回,站在一旁的家长激动地说:“她在家里走得更快,虽然还有一点跛,但是比手术前可是好太多了,谢谢主任,谢谢医生护士们,还有基金会的帮助,让孩子能够尽快手术。”
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2024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以下简称“首儿所”)血管瘤及介入血管中心主任申刚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名来自俄罗斯的16岁少女。与家属沟通后得知,女孩两年前开始出现腹痛,从一开始的腹部偶感不适,发展到后来每天被腹痛折磨的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