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灵魂近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通知》认定公布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2名其中,厦门市新增16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今天和A萌君一起来了解一下此次名单涉及的1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吧~南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6月14日讯(记者 崔晓旭 通讯员 吴菲)展示非遗之美,促进非遗“活化”利用,快拿起手机或相机,用镜头记录身边的非遗。由厦门市群众文化学会主办的2023年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厦门非遗摄影及微视频征集已正式启动。
一、时间:7月2日-6日二、地点:博物馆四楼6号展厅三、内容:1.诗歌朗诵和剪纸作品展示:7月2日上午9:30-11:30,开展诗歌朗诵和剪纸作品展示。由学生朗诵诗歌并展示与诗歌有关的剪纸作品,在剪纸非遗传承人苏敏的指导下体验剪纸制作。2.
行走八闽大地的“门下虫人”?年轻90后?这样的非遗传承人你见过吗?他是陈艺帆,一名普通的厦门90后。联合国“国际青年节”那天,人物纪录片《炬光2:创业青年的新可能》上线,陈艺帆因为传承闽南文化和闽南非遗技艺,被越来越多人看到。
生命,转瞬即逝,又绵延不息,在厦门洪厝,关于这朵花的故事,仍在继续…8月12日下午15:30,台海网“非遗课来了”直播栏目,走进厦门翔安洪厝村洪朝选故居,对话非遗传承人洪晓瑜一家人,与三万多名网友共同身临“春仔花习俗”背后,洪厝女子指上生花的幸福生活。
“送王船”,则是他们对王爷崇拜的表达方式,蕴涵着敬畏生命、尊重自然、追求和谐的理念。10月19日,台海网融媒体栏目《非遗课来了》,走进钟宅民族小学送王船特色教室,继续直播带“课”,造王船技艺厦门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钟庆丰与徒弟陈文旌带领同学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船模课,像拼积木一样组装出古王船船模。
中新网厦门10月7日电 古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被誉为“音乐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一度濒临失传的这一中国古乐器,在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传出好消息:6日,古埙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在厦门启动,一批古埙热爱者前来递交拜师帖。
来源:台海网(扫码进入非遗课来了直播群)还记得吗?小时候的我们活得像一群野孩子,一听到放学铃声,就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冲出校园跑回家,呼朋引伴,在家门口的“埕”上,各自摆出十八般“兵器”,滚铁圈啊,拍干乐,丢沙包啊,跳绳,过五关..……儿时的时光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现场举行《厦门学导论》《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风土海沧》系列丛书等授书仪式、福建省第七批非遗代表性项目授牌仪式,播放厦门文化遗产IP创新大赛、历届遗产日回顾等宣传片,全方位展示非遗在现代生活中散发的迷人光彩。
记者了解到,今年暑期,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联合各市县文旅局、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等,重点开展“清新福建 共享非遗嗨一夏”主题活动,用丰富的非遗产品、多元的文旅活动,掀起暑期非遗体验新高潮,营造“非遗保护人人参与,非遗成果人人共享”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