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下午,潘光教授登上腾讯会议室主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际统一战线》,此为直播现场。经整理,主讲部分将分三部分刊发,第一部分为海外义士与中国人民并肩抗日,第二部分讲述国际谍报人员左尔格在上海和日本的杰出业绩,本节分享饶家驹和何凤山两位中外人士如何拯救中外难民。
拉贝家喻户晓,但他的老师饶家驹的故事渐渐被人遗忘。饶家驹,时人称“难民之父”,是中国人民患难之交的国际友人,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汉口等地设立安全区,救援中国难民数十万人。历史不应该忘记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拉贝家喻户晓,但他的老师饶家驹的故事渐渐被人遗忘。
1946年9月的柏林,一位老人躺在病床上。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加上过度的操劳,他的身体非常虚弱。在这之前,他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他对照护的人说想要杯香槟,他们用汤勺喂他喝了几口。10日,他开始昏迷,当天傍晚悄然离开了人世。这一年,他68岁。
【编者按】从1843年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算起,上海走过了180年都市化历程。在这180年间,上海是如何从一个江南县城成长为一座全球城市的?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通过历史回顾,向人们展示了其中的奥秘所在。以下是他在上海师范大学的演讲。
论坛现场2024年11月16日,“上海老城厢:空间与人文的历史回眸”学术论坛在上海社科会堂举行。论坛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指导,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上海市建筑学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海派建筑专委会和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承办。
在上海有一个不太起眼的纪念碑,上边写着“一位永垂不朽的人道主义者,法国神父饶家驹”,这个纪念碑是被特批的可以用来纪念外国人的纪念碑,还有一个铜质雕像存放在淞沪会战纪念馆里,只因这位饶家驹救了30万中国人的命,是个对中国有功的人。
说起南京安全区,大家可能不会陌生。日军攻陷南京后,欧洲侨民建立安全区,保护了很多中国老百姓。其中的代表人物约翰拉贝,被誉为东方辛德勒,受到了中国人的感恩与尊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南京安全区之前,位于上海南部也就有南市安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