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异形与异禀《山海经》是先秦时代的一部古籍,相传禹和他的助手治水时,巡行名山大川时记录下有关鸟兽昆虫、殊国异域和八方民俗的内容,由此而成一本奇书。学者们普遍认为其并非一人一时所作,而是由不同时代的不同作者多次修改、注释增益而成。
这一期,我们聊一聊《山海经》诞生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山海经》传统上分为《山经》《海经》和《大荒经》三个部分,它们诞生于不同的年代,按时间顺序来说,最古老的是《大荒经》,其次是《山经》,最后是《海经》。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山海经》一直是令人痴迷的存在。它记述了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的山川、动物、植物、矿物、历史、风俗、神话传说等内容,为我们了解上古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堪称一部“上古文化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一本非常重要古籍,而且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其中的故事瑰丽玄妙,充满着东方独特的美感。同样,书中还包含着许多历史、地理、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内容丰富且妙趣横生,十分吸引人的阅读,难怪鲁迅先生儿时会十分喜爱。
在中国的上古时代,流传着这样一本奇书,它被很多人认为是荒诞不经,因为它上面记述的都是一些上古神话、灵草仙花之类的玩意,像是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这些略显荒诞的故事都是来自这本奇书,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本奇书有无上价值,文献研究价值非凡,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
一、山海经的背景《山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是我国古代地理、历史、宗教、神话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文献。这部文献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经过汉代、魏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的不断发展和修订,成为了现存版本的《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