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酝酿到实施新的军衔制度期间,对于在少将与上校之间设置一个等级,大家意见一致。但从人民解放军当时实际享受正副师职待遇的人数看,其数量又大大地超过了外军的比例,师职干部多数授予准将军衔,就会出现“将军过多”的弊端。曾参加“全军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工作的刘岩回忆说,这个矛盾曾经困扰了军委有关领导很长时间,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选择了设大校而弃准将的方案。总政治部组织的“三个条例”起草班子,在着手研究草拟实施军衔制度、文职干部制度和预备役军官制度的法律草案时,军官军衔制度最初是按照20世纪50年代的模式写在《军官服役条例》之中的。《军官服役条例》关于军官军衔等级的设置方案几经变更,其中耗费精力最大的正是:在将官中设置“准将”还是在校官中设置“大校”军衔的问题。
1月28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详细介绍了新的军官等级制度。吴谦说:新的军官军衔设“三等十衔”,将官分为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分为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分为上尉、中尉、少尉。1月28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答记者问。
朝鲜这个神秘的国家,总是不乏带给全世界惊奇,就连军衔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由于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朝鲜的军衔制度和中国的比较相似,比如:校级军官中除了少校、中校和上校外,还有一个大校,大校基本和西方的准将对标。
众所周知195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为1048名开国将领授予军衔。其中: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8名。众所稀知1955年9月、时任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签署命令:授予1266名军官大校军衔。
中国军衔等级是怎么划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衔分为3等10级,即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根据军官所属的军种和技术特点,在海军空军和专业技术军官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名称。
这里要注意一点:党卫军的肩章在1942年之前和之后有部分是不一样的,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1937年之前,党卫军都是单肩章的M32黑色军服,1937年,党卫队换装类似于国防军的M36原野灰制服,同时肩 章样式也做了调整,把M32的单肩章改为了M36的双肩章,区队长及以下的官兵都改成与国防军 同级别官兵一样款式的肩章,但旅队长以上的将军,肩章仍然采用M32肩章样式,只不过由单肩章改为双肩章,直到1942年,才全部改为双肩章,将官级的领章也做了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