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决定历史走向的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能打仗的老部队基本损失殆尽,双方的兵力发生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倒转。此时解放军人数已突破400万,国军登记在册的武装人员只剩200多万,能直接作战的就150万左右。
我国有两条母亲河,一条是长江,一条是黄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途径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及上海市,于崇明岛入海,全长6397千米。
常识而言,有水的地方就能行船,有船就能渡江,这么长的长江,难道对岸的还能每个地方安排一个士兵看守?而摆在历史上任何一位想一统中国南北的军事或政治家眼里,长江是一道天险,虽然不是无法逾越,但难度无论从那个角度上来看都是地狱级别的。
这也难怪,毕竟在历史上,无论哪朝哪代,在长江流域爆发的大战就从没有过速战速决的,尤其是进攻的一方,面对依托长江天堑的敌军,功败垂成的概率极大,就算侥幸获胜,也必然是损失惨重,例如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发动的赤壁之战,前秦苻坚发动的淝水之战、元末明初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都是如此。
1949年,淮海战役的硝烟刚刚散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便迅速将目光投向了长江以南的广袤土地。随着国民党主力在北方战场上的溃败,蒋介石政权试图依托长江天险,构筑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企图以“南北朝”的格局延续其统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长江及其周边广大流域,自古以来便是南北争衡、问鼎天下的重要区域。在分裂时期,北方政权要平定江南、混一宇内,必须突破长江防线;而南方政权若要偏安江左、进取中原,也必须建立完整稳固、自成体系、攻守兼备的万里江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