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30岁的小王一度以为大腿内侧肿物是个“脂肪瘤”。然而最近2年,不痛不痒的肿物疯狂长大。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专家们发现,这并不是简单的脂肪瘤,而是罕见的脂肪肉瘤。“脂肪肉瘤”和“脂肪瘤”只相差一个字,可有着良恶性肿瘤的巨大差别。
一些作者建议使用放射治疗,每剂 40 至 60 Gy 或更多,应保留用于复发性疾病或不完全切除 。因此,肿瘤切除后的密切随访——每 3 个月进行一次基础血液检查的体格检查,每 6 个月进行一次颈部和胸部 MRI,每年进行一次 PET/CT, 至少 5 年,这些对于确保早期发现肿瘤至关重要。
图像描述:左侧股骨中段偏后见不规则形长T1、FS-T2WI混杂高信号骨质破坏区,边界不清,周围见软组织肿块形成,病灶范围约9.0X2.6X4.2,DWI呈高信号ADC 呈低信号,病灶周围髓腔内及周围软组织内见片状FS-T2WI高信号,边界不清。
“我以为是长胖了,没想到是肚子里面长了10斤的肿瘤。”准备出院的黄伯(化名)回想起自己经历的一切,仍有些难以置信。近日,清远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和手术麻醉科团队密切协作,完成左侧腹膜后巨大肿瘤连同左肾根治性切除,成功为他切除10斤腹膜后巨大肿瘤。
“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李其云主任团队的感激,是他不畏艰难,用精湛的医术把我从鬼门关抢救了回来,江西有这么优秀的医院和医生是患者的福气!”9月29日,江西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一病区病房中,抗癌13年、历经6次大手术的58岁陶女士哽咽着说道。
薛女士2年前因右胸背部肿瘤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粘液脂肪肉瘤,术后未行放化疗。术后肿瘤再次出现,并且逐渐增大,无明显疼痛、发热以及盗汗,来我院就诊,对患者进行专科检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右胸背部陈旧性手术瘢痕,触及约50*30cm肿块,质韧,无活动度。
5月14日,前几天因为直播吐血上热搜的00后小爱豆刘丽千的检查结果终于出来了,她表示自己之所以吐血是因为左肺上长了一个囊肿。更加严重的是,她的右腿上有一个5*6厘米大小的肿瘤,现在被确诊为黏液样脂肪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