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常熟市沙家浜镇朗城村组织开展了“探索浩瀚宇宙,点燃航天梦想”太阳能卫星科普活动。进一步丰富青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创造力,提升科学素养。随着工作人员一声轻快的谜语引子,活动的序幕缓缓拉开。它带领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太空世界。
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在5米长的航天主题画卷上一笔一画描绘,画出心中未来的火箭;穿上航天服,体验成为一名小小“航天员”;戴上VR眼镜,跟随“长征三号”一起发射,从太空角度观看地球……4月24日,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在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由北京市海淀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主办的“
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漂浮在太空中的巨型太阳能发电站向地球发射了大量的能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主要是对作家有所启发。
“北斗七星有什么作用?”“卫星怎么飞上天?”4月21日,在北京房山人卫激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走进三维地球”为主题的亲子研学科普活动热闹开展。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许长辉的引导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答问题,了解北斗的发展史、飞行原理以及空天领域科学家的奋斗历程。
科技志愿者带领云溪区文桥中学的同学们做“大象牙膏”实验。 李际强 摄科普光耀巴陵 星光点亮初心——岳阳市科技馆打造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生动实践“磁悬浮地球仪悬浮的原理究竟是什么?”“火箭发射的动力从哪里来?”“神舟十六号上的航天员是如何在‘天宫课堂’开展实验的?
9月16日,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北京市首钢园开启。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104家单位、360个展项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别具特色的科普盛宴。 “这真的是从月亮上带回来的?”“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能登上月球?
1月11日,海淀区妇联在星航学舍举办了以“人造卫星”为主题的2025年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手工体验,向儿童普及人造卫星的知识,激发他们对科技探索的浓厚兴趣。活动现场,科普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人造卫星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应用。
当天,雄安地质调查监测中心联合雄安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河北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共青团容城县委、河北省地质博物馆共同举办世界地球日主题科普活动,邀请少先队员代表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地球家园。
9月24日,第20届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落下帷幕。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在主场活动举办地北京首钢园,工业遗址承载着硬核科技,顶尖科技成果化身“触手可及”的科普展品,点燃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崇尚科学的浓厚热情。
中新网新疆新闻11月13日电(慕瑞婷 吴俊)“这个木质小船是主要是用电池驱动螺旋桨来提供动能的,船底是一层泡沫板,放到水里可以浮起来。”近日,在库尔勒市第一小学科技节现场,三年级(7)班的张惜涵正在绘声绘色地解说本班的科技作品。科技引领未来,创造成就梦想。
来源:铁力市委宣传部为进一步丰富中小学生暑期科学文化生活,提升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铁力市科普体验馆以“快乐‘暑’于你 科学向未来”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暑期科普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科普宣讲、科学制作和科学小实验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寓教于乐、寓教于动的暑期科普学习交流平台。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新一代国产龙芯等尖端科研成果集中亮相;亲手拼装太阳能卫星模型,探秘卫星的结构和原理;透过天眼看地球、微观世界等独特的视角,直观展现科学之美……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第七届科学节北京主场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园南园)开幕。“哇!好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