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喝酒习俗不受外地人待见?本地人表示:酒量浅就别逞能!河南这个地方,孕育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有些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一直被大家延续使用下来,想必很多朋友们都深有体会,不仅在各个市区,更是在各个乡村里,都流传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南方喝酒,斯斯文文的,没见过哪个酒店里吆五喝六的,也很少见喝酒在街上发酒疯的,特别是在南方代表城市“苏州”,晚上9:00以后就不出门,不管哪位书记在任,想在苏州实行“夜市经济”,那是搬梯子上天——没门!
河南人的好客在酒桌上可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在敬酒时总希望客人能多喝点,以表示自己尽到了地主之谊。往往客人喝得越多,他们就越开心,于是乎在河南就形成了一系列专业的劝酒套路。当众人分宾主坐定后,待凉菜上够双数,主人就开始敬酒,而且通常是3杯后主人才陪1杯。
在国内,“饮酒”自古以来都是一种“日常文化”,即便是不怎么能喝酒的人,家里也总会备上几瓶好酒,待到亲戚朋友做客之时再拿出来一同畅饮。说起喝酒,身居孔孟之乡,以热情好客的山东人一直都是全国公认的“酒量前茅”,据说当地“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的都能小酌一口。
阅读开始前,烦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能讨论分享,又能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谢谢您的支持!文|碎舟寒编辑|碎舟寒【前言】酒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就算没喝过也听过见过,在我国古代,酒的身影也是频繁出现,但反观现在的酒文化,好似是变了一种味道。
初一已经过了,相信这几天大多数人都在忙着走亲戚吧。有的人谈了女朋友,也要在这个时候陪着对象一起去娘家,提上礼物去见见未来的丈母娘、老丈人。在河南商丘就有这么一位小伙子,在初二的时候陪着女朋友一起回了娘家, 谁承想好巧不巧的是,今年是他女朋友家亲戚来的最多的一次。
在河南喝酒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不喝,要么就是敞开喝,想要当个两面派,估计会不遭人待见。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天生就具有很好的酿酒条件,相传,酒就是河南的杜康发明的,因此河南算得上是酒的故乡。河南人淳朴,爽快,热情,酒量不俗却往往被外人低估。
在河南喝酒,常会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河南酒桌讲究以客为先,一旦你以客人的身份坐上河南人的酒桌,那将会受到极大的尊重。虽然有很多人说河南是被“劝酒文化”荼毒最深的地方,但是真的在河南人的酒桌上,感触最深的还是酣畅、敞亮和大气。
导语:论酒量我只服河南人,其他都是弟弟,酒友:当地人请客我从不去!如果酒量不好上了河南人的酒桌,可能连热菜都没赶上就倒下了,这里喝酒是层层闯关:第一关:一般在别的省份喝酒,菜都要提前准备,但在河南喝酒是不需要前菜的,直接干喝的比较多,要不就是准备几盘凉菜,什么花生米、凉拌黄瓜等,而且一年四季都是这样。
导语:川、鲁、豫三方同桌喝酒,谁能战到最后?老河南:见着热菜算我输只要说起来喝酒大省,那一定绕不过川、鲁、豫这三个省份,这三个省份不仅每年的白酒消耗量站在了全国的巅峰,就连喝酒的性格也能代表中国大部分的省份和地区。
人活一世,吃喝二字,一个吃,一个喝,将人生诠释得如此淋漓尽致。吃是基础,喝是升华,能够上升到喝的层面,说明生活过得已经不错了,即便如今亦是如此。饮食也好,吃喝也罢,其中的“饮”和“喝”,不是吃咸了喝口水,而泛指的其实是酒,尤其是中国的白酒,作为粮食精华,更是经济与精神富足的象征。
马上快过年了,趁着这几天单位放假,从洛阳的老君山,到郑州的烩面和胡辣汤,以及开封的古城韵味,可以说每一处都让我心生欢喜。然而,说起这次河南之行,唯一让我“心有余悸”的,便是与河南人喝酒的经历。不是酒不好,也不是人不对,实在是那后劲太大,让人难以忘怀。
我说一个我们老家的酒段子,前几年农村的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每次的份子钱都是八百一千的随,农村很多都是全家坐席,使劲吃,把随的钱吃回来,妇女孩子一个席,很多老娘们带着孩子,一人一套碗筷,老娘们抢菜,让孩子下把,把一双筷子在桌子上排成平行线,把抢到的菜,鸡鸭鱼肉按顺序放在筷子上,像穿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