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中,共有八人单独列传,他们分别是:曹操、曹丕、曹叡、刘备、刘禅、诸葛亮、孙权、陆逊。其中曹刘孙六人分别是三国君主,诸葛亮虽无国主之名,实行国主之实,他们单独列传都合乎情理,陆逊又有何耀眼事迹,能名列其中呢?
陆逊,字伯言,江东名帅,陆逊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219年,参与袭取荆州,222年,夷陵之战,陆逊为大都督,火烧连营,击败刘备,228年,石亭之战取胜,229年,孙权称帝后,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
吴国(公元229年—公元280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吴”,史学界称为孙吴。因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其统治地区又在东部,故又称东吴。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名义上依附曹魏,被册封为吴王。
古人的名字和表字按惯例必须有相关性,可以是正相关,如赵云字子龙,也可以反相关,如吕蒙字子明。但是,大众比较熟悉的三国时代,有些人的名和字看上去却完全不相干,是不是惯例没那么重要?其实,仔细探究一下其中原因,会发现仍然是相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