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其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萤火虫繁衍生息。提到萤火虫,大家或许会在脑海中闪过一幅画面:暮色下的森林里,萤火虫自由飞舞,宛如浩瀚宇宙中的颗颗恒星,萤火微光为森林增添神秘的光圈。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因为杜牧的《秋夕》,我从小就对萤火虫充满了向往。但很可惜,我打小居住在城市里,根本无从体会点点流萤围绕着自己的感动。人生少有的几次与萤火虫邂逅,是在老家——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入了夜后整片山林都没什么灯光,只余下凌凌的月光照映着山林。
繁星和萤火虫交相辉映。(图片来自/付新华,施普林格·自然/供图)萤火虫为何能发光?又如何控制发光?北京时间3月6日凌晨,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付新华研究团队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一篇遗传学研究论文,阐释了萤火虫发光器官的发育以及萤火虫如何控制它们发光。
(外代一线)森林中的萤火虫这是1月19日在智利皮特鲁夫肯地区的森林中拍摄的萤火虫。 新华社/路透1月19日,萤火虫在智利皮特鲁夫肯地区的森林中飞舞(长曝光照片)。 新华社/路透1月19日,萤火虫在智利皮特鲁夫肯地区的森林中飞舞(长曝光照片)。
夜幕降临,一些奇妙的光点开始出现。这是萤火虫在闪烁。三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已经开始歌咏这种昆虫,他们根据萤火虫夜晚发光的特征,把萤火虫叫做“宵烛”或者“夜光”。这些飞舞于夜空之中的小精灵,交织着许多人童年的天真与单纯,成为一生中难以磨灭的温情回忆。
如星光般点点的萤火虫,一直是我这样城市孩子的幻想,那天我无意中听说郊区公园出现萤火虫的消息,便拉着妈妈兴冲冲前去。那是一个仲夏的深夜,我与妈妈走在石子小径间,夏季的燥热渐渐沉静下来,清风拂面的舒适,使我兴致大增,幻想着萤火虫飞舞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