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网络上问广大网友,自己平生捡过最大的漏是什么?结果有一名网友语出惊人,他先说这件事儿的主人公不是自己,而是自己手底下的一个当事人,因为犯了点事儿蹲了一年的局子,结果没想到,这趟监狱之行还真的让他因祸得福,竟然把自己的陈年老病根给治好了。
武汉晚报讯(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刘姗姗)33岁小伙近几年频繁腹胀,体重瘦到不足50公斤,近期腹痛腹胀症状加剧,肚子鼓得像皮球,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炎症性肠病专病中心,最终揪出病因,原来是患上“绿色癌症”克罗恩病,导致小肠梗阻。消化内科医生查看患者的情况。
有一种消化道疾病表现为反复的腹痛、腹泻并伴有口腔溃疡,患者可能看过口腔科、消化科、肛肠科,还去过中医科,也可能做过手术,做过胃肠镜检查,打了很多针,吃了各种药,还是没好,这到底是什么疾病呢?让我来告诉你吧。它就是克罗恩病。什么是克罗恩病?
今天是世界肠道健康日。频繁腹痛、腹泻、便血、消瘦......以往被误当成“慢性胃肠炎”的这种疾病,叫做“炎症性肠病”(IBD),又被俗称为“绿色癌症”,近年来在人群中的发现率不断走高。据介绍,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的高发年龄是15岁到35岁。
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俗称“绿色癌症”的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在我国人群中发病率有所增加,患病率约为11.6/10万。这种过去在欧美国家发病较多的疾病,为何近年来会频频困扰国人?一、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之所以被称为“绿色癌症”,是因为这是一个慢性的终身性疾病,虽然不会像癌症那样容易面临生命危险,但需要终身药物治疗和规范的管理,病情严重则可能会引起肠道梗阻、大出血、穿孔,甚至癌变,许多患者饱受其折磨,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常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以及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属于炎症性肠病(IBD)的主要类型之一。因其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的特点,常被人们称为“绿色癌症”。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摄影报道:“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11月1日上午,在天河员村的都市广场,来自国内最大的炎症性肠病(IBD)治疗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六院”)“常在心”病友会的近百名医护人员和患者,上演了
IT之家从公告中获悉,Bionics Institute 首席技术官兼研究主管 James Fallon 教授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种突破性设备,该设备于 2023 年底被植入 40 多岁的克罗恩病患者 Anthony Becker 的迷走神经中。
近日,英国媒体报道凯特王妃疑患克罗恩病,这一消息让克罗恩病再一次跃入大众的视野,克罗恩病有“不死的癌症”“绿色癌症”之称,若不进行积极治疗,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引发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肠穿孔、肠梗阻等严重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11届委员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营养学组秘书、浙江省医师协会炎症性肠病专委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第2届消化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3届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等。
中新网广西新闻10月20日电(杨实可)10月18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启芳带着医护团队,将一个装满爱心款的信封袋交到了一位父亲的手中。这位父亲姓张,他有一个13岁的儿子叫小华(化名)。但和普通孩子不一样的是,小华非常地瘦弱,甚至可以用瘦骨嶙峋来形容。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频繁腹痛、腹泻、便血、消瘦......以往被误当成“慢性胃肠炎”的这种疾病,叫做“炎症性肠病”(IBD),又被俗称为“绿色癌症”,近年来在人群中的发现率不断走高。IBD多侵袭青少年、中青年,会伴随患者终身,且随着患者免疫力的变化而频繁复发。
溃疡性结肠炎。终身靠打针吃药稳定病情,月均医药费要2500+。人也不能太劳累。家里支持买了房,但是每个月压根留不出钱来。要放在前两年,我是笃定了要结婚,也见了父母了,但是近期来发现他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耐心,做错了事说他个几句也要和我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