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4日消息(记者 冯方)1月14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针对汇率稳定、互换便利运行情况、M1(狭义货币)口径调整等问题分别进行了解答。
狭义货币M1数据正式按照新的统计口径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M1统计口径。此次修订,将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不影响M0、M2的统计口径。
国新办今日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张文红介绍,金融统计数据是对金融运行情况的客观反映,统计指标口径的确定,应该从科学性和有效性出发,为政策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本文作者李超,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12月信贷新增9900亿元,仍然偏弱1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9900亿元(与我们的预测值1万亿元较为相近,高于市场预期8430亿),同比少增1800亿元,存量同比增速7.6%,前值7.7%。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4日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张文红指出,货币供应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的总和,是金融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指标。
2025年1月金融数据即将出炉,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人民银行将公布的金融数据将有一个重要变化:正式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即加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两个“新成员”。由此,新一期金融数据备受市场期待。
启用新修订的统计口径后,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2月14日发布的1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实现同比增长0.4%。业内专家表示,修订后的M1增速可减弱春节因素影响。货币供应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的总和,是金融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指标。
文/夏宾2025年1月的金融数据,狭义货币(M1)备受外界关注。数据显示,1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4%。随着支付手段快速发展,中国M1统计口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优化。中国央行此前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M1统计口径。
2月17日,央行官网披露了今年1月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其中,1月非金融机构存款达到30909.63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去年末大幅增长了6758亿元。这项数据,主要是支付机构交存央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202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修订M1的统计口径,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的统计中。修订后的新口径在2025年1月启用,数据预计于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消息一发布,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2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人民银行官网日前披露最新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其中提到非金融机构存款数据,即支付机构交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非金融机构存款达到30909.63亿元。
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1月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4%。流通中货币(M0)余额1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当月净投放现金1.41万亿元。
来源:人民日报 M0、M1和M2,对企业和百姓意味着什么?(财经科普)葛孟超 王 澈202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修订M1的统计口径,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的统计中,新口径在2025年1月启用。M0、M1和M2,是什么意思?与企业和百姓又有什么关系?
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什么是货币供应量?又为什么要修订M1? 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是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新华社记者 吴雨 任军开年首月,我国新增贷款超5万亿元,增长数据亮眼;社融规模增量为7.06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月主要金融数据展现诸多亮点,释放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强信号。
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张益铭2月14日,人民银行披露1月金融统计数据。2025年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0%,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15.20万亿元,同比增长8.0%;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