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有勇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推动改革发展,必须适应时与势的变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充分阐述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时与势,为我们顺时而谋、乘势而上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
沈若冲继《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印发后,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日前对外发布,提出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等22条措施举措。与此同时,各地组建工作推进专班,出台消费补贴政策、开展惠民促销。
走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世界,在求解“中国之谜”——中国经济为何能迎难而上实现一个又一个新跨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这是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5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势”,即形势、情势,是对事物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的考量。现实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才能抓住机遇、把握主动、稳操胜券。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握斗争方向,因事、因时、因势调整工作任务、决定工作方针、提出斗争策略,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体现
在《易经》中,“时”和“势”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理解卦象和卦辞时具有深远的意义。“时”的理解“时”主要指的是时间的变化和事物发展的阶段。它强调了事物在不同时间点上的状态和特征,反映了宇宙和社会变化的规律。具体来说:时机:在《易经》中,时机的把握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用好作战中“时”与“势”■夏列新 童一波●“势”是我国传统兵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指在形势上好于对方、力势上强于对方、态势上优于对方、气势上胜于对方,在战争或战略博弈中处于主动地位的一种客观状态。这种客观状态对于伐谋、伐交、伐兵和攻城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把握“时与势”中审视全局,在厚植“根与魂”中为民谋利,在统筹“破与立”中推进改革,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才能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