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付首鹏 文/图/视频90 后、小伙子、剪纸,这三个看似不搭的词汇,却在畅杨杨身上,演绎出了妙“剪”生花的韵味。4月23日,在洛阳一处工作室,畅杨杨仅用了20分钟时间,就完成了一幅直径约0.5米,图案相对复杂的剪纸作品。
央广网宿州2月10日消息(记者徐秋韵)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目前可以说是一“墩”难求,但不少民间高手通过自己的手艺实现了“冰墩墩”自由。为庆祝2022北京冬奥会,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剪纸艺术融入更多的冬奥元素。
原标题:柏树巷社区马俊 用剪刀“剪”出精彩人生国际友人收藏马俊的作品马俊在授课中国甘肃网7月24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桑杰才让 文/图)村巷中,人们悠闲地梳理着手中的活计,懒猫蜷伏在主人身边打盹,鸡犬悠哉悠哉,也都各自想着心事似的,屋顶上,仿佛还传来午后满含睡意的一两声鸽子
□本报记者 赵振杰 王向前 本报通讯员 袁冰洁一把剪刀、一张纸,你能剪出什么?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展示项目参赛选手、洛阳青年畅杨杨的答案是:缤纷世界。4月25日上午10时,展示项目比赛正式开始,第一个参赛项目就是洛阳剪纸。
畅杨杨,一个名字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洛阳小伙儿,在网络上拥有28万看他剪纸的粉丝。90后的他,如今已剪纸20年,一路走来,他用被剪刀扎伤而模糊了指纹的双手和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扭转了世俗的偏见,把质疑变成了鲜花和掌声,如今作为孟津剪纸非遗传承人的畅杨杨,凭借一把剪刀、一张纸,带领非遗技艺走出河南、走向了世界。
上海剪纸以前叫作“花样”,时至今日,剪纸艺术魅力不减,尤其是每逢春节,红彤彤的剪纸作品,让年味分外浓郁。当传统剪纸文化邂逅社区居民,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几把剪刀、几张纸,在非遗传承人郑树林手中,变幻出了不一样的“花样”,春节近在咫尺,这份充满艺术感的新春祝福来到更多居民的身边。
准备:废纸板(带瓦楞)、热熔胶、汽车尼龙防滑带、剪刀、美工刀、颜料、吸管等。先把纸板裁剪好对应的尺寸,用热熔胶固定好,然后把汽车尼龙防滑带剪下来,用热熔胶一个一固定在城墙上,作为护栏。然后用剪刀给城门开好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