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德三年,秦国公、赐太子少师陈省华赐葬新郑。都是宰相,一门三宰相,古称三宰陈。那时全村200多人,靠担挑卖菜的有二十多户,剩余的都是给地主扛长工,大多数户没有土地,只有三户地主有地,讨荒要饭的多,有许多要饭的流落在了陕西、山西。
北宋陈省华之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兄弟,以巍科重臣著名于世,并称为“陈氏三状元”。这与他们父母的悉心教导有莫大关系,即使后来满门显贵,陈省华处事仍和之前无二,只要有客到访,不管地位高低,三兄弟在家就要分列父亲身后,侍奉客人。
历史渊源:从颍川到义门陈姓的受姓历史可追溯至舜帝第34世裔孙妫满公,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065年,周武王灭商后,将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太昊之墟陈(今河南淮阳),建立诸侯国陈国,妫满谥号胡公,人称胡公满,成为陈姓的血缘始祖。
1、宋陵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西村、市区一带建筑结构:宋陵是北宋皇帝(960-1127年)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寝。它开创了几种设置陵区的先河,一个王朝的所有皇帝都葬在一处。现存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著名帝陵之一。
在她新任命的几位宰辅大臣里面有一个叫陈尧佐的人被任命为枢密副使,而这个人正是当年澶渊之盟时劝皇帝赵恒跑到成都去避难的时任枢密副使的陈尧叟的二弟,他俩还有一个弟弟叫做陈尧咨,而此人是宋真宗咸平三年的科考状元。阆州陈氏三兄弟就此在历史上大放异彩。
自东汉末期,在至少四百年的时光中,华夏政坛充斥着颍川人的身影,摩肩接踵,挥斥方遒。其中“陈、荀、褚、庾、钟”五大颍川家族作为典型代表,陆续在汉末魏晋乱世中发展壮大,成为数代政权不得不依靠的栋梁。 在颍川五大家族中,陈氏居于首姓地位。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欧阳修的《卖油翁》这一篇文章。这是一篇富有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通俗易懂而又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多年来一直都是中学课本必选篇目之一。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一个名叫陈尧咨的人,自以为自己的射箭技术举世无双,常把自己跟养由基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