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两千年前孔子的《论语·学而篇》的第一章,这句话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他者的友好态度。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就说:“这‘乐’完全是世间性的,却又是很精神性的,是‘我与你’的快乐,而且此‘乐’还在‘悦’之上。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Confucius Said,"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子曰く、朋あり、遠方より来る亦楽しからず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形象诠释了山东人民的好客,山东人实在、憨厚,待人热情,“一山一水一圣人”家喻户晓,孔孟思想流传千年影响深远,三孔坐落在东方圣城曲阜,孟府孟庙在现在的邹城市,老辈人习惯叫邹县,每年都有大量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来此学习圣人的思想,孔庙孔府还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思想火花窦宝星 字笑墨书云中松鹤思想火花(三十)为什么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引言】今天是“感恩节”,也是我的神交之友——吕永岩老师来京和我见面之日,倍感高兴,不禁想起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名句!由此,鄙人又想到了:为什么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杜老师:某篇文章说:“没有一毛钱的收入,但他干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另一文说:“来到这里的小朋友,有的忙着塑陶器,有的忙着拓树叶,有的忙着学剪纸,不亦乐乎。”请问其中的“不亦乐乎”用得是否妥当?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