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吕慎 陈冠合“呀—哈—哈—哈,想甘溪当年,房屋古旧,道路泥泞,门可罗雀;呔—呀—呀—呀,现如今,甘溪脱胎换骨,游客如织。”初冬时节,一台新编侗戏于11月20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甘溪侗寨开演了。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吴文彩创侗戏贵州侗族的侗戏,是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而创造这一戏剧的人,就是被誉为侗戏鼻祖的吴文彩。清嘉庆三年(1798年),吴文彩生于黔东南黎平县腊洞一普通农家。其自幼聪明灵秀,喜读诗书。长大后,更是多才多艺,尤其喜爱家乡的侗歌。
怀化学院第三期侗戏培训班学员们与当地身着民族盛装的九个村侗族同胞欢聚一堂,通过“祭萨”、舞稻草龙、跳多耶舞等活动欢庆“萨玛节”。(叶美心 摄)怀化学院第三期侗戏培训班与榕江县文联戏剧曲艺家协会在萨玛广场举行侗戏交流活动。
寨门迎宾。(拍摄:王启友)“听说坪坦过侗年,清早赶到寨门前。只见美女在守候,一条红绸把路拦。若想进到村里去,对不上歌都免谈。有话好说让我过,进到寨里慢慢玩。”坪坦侗年节现场全景。(拍摄:王启友)12月28日,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坦村侗戏登场,侗年节第四场活动精彩上演。
侗戏《侗寨琴声》亮相新年戏曲晚会——让世界发现侗戏之美侗戏《侗寨琴声》剧照 贵州省黔东南州歌舞团供图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5年新年戏曲晚会的舞台上,由贵州省黔东南州歌舞团创作、排演,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参演的侗戏《侗寨琴声》选段精彩亮相。
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23日电 (黄影)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唯一的一台折子戏组合专场,将同场汇聚四个少数民族戏曲剧种——有鲜明恩施土家族风情的南剧《唐崖土司夫人》(选折)、让黔东南民俗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跃然台上的侗戏《侗寨琴声》、以典型彝族音乐元素传达云南楚雄民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的大山深处,至今仍活跃着10余个侗戏班。戏班成员平时多在田间地头忙碌,劳动之余会聚在一块切磋侗戏技艺。逢年过节,侗戏班会为乡亲们送戏下乡,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受到村民们好评。
现场,志愿者身着侗服,佩戴侗族首饰,以侗戏《回娘家》为主题,把党的政策、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的文艺作品展示给广大群众,倡导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恋观,节俭举办婚庆、简化操办程序,反对铺张浪费、相互攀比、大办婚宴等行为。
为繁荣戏剧艺术,推动戏剧创作,扶持地方戏剧事业,改善稀有剧种生存发展状况,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活动8月27日将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开幕。贵州省戏剧家协会组织选送、从江县民族艺术团作为演出单位的侗戏《珠郎娘美》成功入选。
侗戏是源自侗族民间的传统戏剧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我国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其不仅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侗戏不仅是娱乐活动,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演出,侗戏弘扬了民族文化,传播了道德伦理。
在人类无尽的岁月长河中,流淌着一种无形的宝藏,它静默而深沉,却又璀璨夺目,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品味,这就是非遗。去年8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录制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贵州篇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