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我脑海里就会呈现出一位仗剑独行的侠客,头仰长天,悲愤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源出韩愈《送董邵南序》开篇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其中的“感慨”二字,后人改为“慷慨”。
常言道“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赵人因地理环境所致,刚直暴烈,游侠众多,一言不合,就斗殴杀伐。赵国的先祖赵无恤原是晋国重臣,后来韩赵魏三家联合灭亡了智氏,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赵无恤成了赵国的奠基人。
战国时期,今河北省大部分区域分属战国七雄中的燕国和赵国,因此河北自古又被称为燕赵之地。西周初年,周武王将弟弟召公封于燕地(今北京房山琉璃河一带)。燕桓侯时曾迁都临易(今河北雄安新区南阳故城遗址)。燕庄公时,开始营建上都蓟(今北京西南部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
#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河北古称“燕赵”,燕赵大地北控长城,南界黄河,西倚太行,东临渤海,地形地貌千姿百态,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多彩,自古便是京畿重地。那么,河北为什么叫“燕赵”?古时的“燕赵之地”都包括哪些地方?
河北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在河北全境,都受到抗日军民的顽强抵抗。日军损失惨重,举步维艰。成安县城面积只有0.3平方公里,这里爆发了惨烈的巷战,日军被击毙500多人。战斗中,一个名叫郭万魁的剃头匠,横刀闹市,大呼“老少爷们,杀鬼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