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极大的影响了民国各方势力格局,之所以最终蒋介石的南京政府能够胜出,直接原因是得益于张学良的东北军强势入关,以“武装调停”的名义支持蒋介石。1928年7月6日蒋介石在北平主持孙中山祭告典礼上公开讲话。
《新闻报》1930年11月13日对辛博森去世的报道。 (资料图/图)鲁迅在《准风月谈·双十怀古》一文中两次提到辛博森其人:“(1930年)10月3日:辛博森伤势沉重。”这一条见《新闻报》报道;“10月9日:辛博森渐有起色。”这一条见《申报》报道。
张学良被许多人视为一位复杂且具有争议的人物,他的生平充满了戏剧性,既有立德立功的部分,也有不少令人质疑的行为。从“立德、立言、立功”三项标准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判。立德方面: 张学良的品德常被称为“善良”,这一点确实显而易见。
西北三位一体的抗日统一战线形成以后,蒋介石觉得味道不对,经过一番军事、政治上的精心部署,便于12月4日亲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继续进攻红军,声言如不服从,他就要将东北军调至福建,西北军调至安徽,由中央军进驻陕甘地区,“完成‘剿共’大业”。
沈阳大帅府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手上攥有枪杆子的北洋军阀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自1916年袁世凯死后12年间,群龙无首,在列强干预下,军阀混战,裂土自立。北洋三大派系中段祺瑞的皖系背后是日本势力,冯国璋的直系背后是英美势力,“胡帅”张作霖背后的奉系也是日本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