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是一种底栖鱼类,活跃于河流、湖泊、水田或小河里,生命力顽强,在水中生活,亦能在泥中生存。泥鳅一般带有一股泥腥味,所以我们买泥鳅回来,最好先养一两天,让它把肠胃里的脏东西都排出来,这样可以减少很多泥腥味,还要半天换一次水,你会发现水变得很脏。
因为身体阴阳失调,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有些人白天里就是在阴凉的地方坐着也汗流浃背,这种情况多属中医所指的“自汗”,还有些人入睡了仍然流汗不止,一觉醒来连枕头和衣服都汗湿了,醒后就停止出汗,这种多属中医所指的“盗汗”。
盗汗指的是当孩子睡着时身上会出汗,而在睡醒后,出汗就停止的一种现象。汗就好像是怕被人发现的盗贼一样,在人睡着的时候出现,所以被称为盗汗。盗汗:和小儿为“纯阳之体”息息相关盗汗,在5岁以下的孩子中多发。之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出现盗汗,是因为这个阶段,是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时候。
小儿盗汗是什么原因,治疗小儿盗汗的食疗偏方。很多小孩子会因为阴虚、营养不良等原因而引起盗汗。长期盗汗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发育迟缓等问题,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盗汗对宝宝身体的伤害很大,这里介绍几个小偏方解决小儿盗汗。1.
宝宝睡眠时或稍一活动就出汗,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在医院儿科的门诊部里,有不少因出汗多而就诊的宝宝,其中因为患有询楼病、肺结核、轻度贫血等疾病而造成多汗的只占极少数,绝大部分的宝宝查不出其他症状,医生会告诉你,孩子没病,无需治疗,这只是正常的生理性出汗。
泥鳅中的可食部分占总体的80%左右,高于一般的淡水鱼类,可食部分含水79.18%、脂肪1.50%、无机物1.17%、蛋白质17.88%,其中氨基酸总量17.26%,8种必须氨基酸的总量为7.61%,氨基酸中的牛磺酸占3.5%以上,故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品,既美味又滋补,在我国民间有“天上斑鸠,水中泥鳅”之说。
今天我们聊聊孩子汗多问题,展开这个话题前,家长首先要学会区分孩子正常出汗和异常出汗:同一个环境之下,家长不能认为孩子比自己出汗多,就是虚不固表,自汗虚汗。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正常汗量是成年人的3倍左右,比大人出汗多再正常不过。另一个家长常问的问题:我家孩子一睡觉就出汗,是不是体虚?
白天出汗多,即是自汗,是指人体不应服用发汗药或剧烈活动、天气炎热、衣被过厚都会引起自然冒汗、身体虚弱的儿童比较常见。临床上常见症状为不时汗出,动则益甚,常伴面色苍白、肢体欠温、气短乏力等。夜间或睡梦中出汗即盗汗,是以睡中汗出,醒来便停止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中医有句话,叫做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盗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偷偷出的汗,而不是在醒着的时候“明目张胆”出来的汗。很多家长会发现,自家孩子晚上睡觉时身上、头上会出很多汗,就会怀疑孩子是不是“盗汗”。小儿出现盗汗,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查明原因。
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寝”是指睡觉,有个成语叫“废寝忘食”,是说顾不得睡觉并忘了吃饭。盗汗是指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除了气阴两虚,多见于阴虚内热。此外,儿童盗汗较为常见,也多由营卫不和、阴虚内热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