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写作教练朱莉·博加特认为:“未经觉察的印象类似于后台操作系统,控制着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如何看待政治和社会问题,如何理解宗教和历史,如何追寻美好生活,如何学习数学,等等。然而,孩子们有多少机会能像清洗床单一样,把自己的印象拿出来抖一抖,晾一晾,做一番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呢?
文|橙果妈妈碰上邻居去给孩子买牛奶,就聊起孩子的学习情况,邻居摇头说,孩子本来初中成绩不错,不知怎么迷上游戏了,最近成绩下滑厉害,前几天孩子爸爸无意间发现孩子偷着玩游戏,一气之下将手机给摔烂了。唉,听着这画面感,太有感悟了。
来源:【中国教育报】做科学研究离不开思考,教书育人也离不开思考。有些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些真实而具体的问题疏于思考,将教育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变成了简单机械的重复性体力劳动。这样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思考,就没有教育理念的内化。对于教师来说,理论学习是必要的。
一起读书、交流写作、分享思考……在浦东,这个读书坊汇聚了众多青年教师。他们通过阅读,探索更卓越的教学之道。9月25日,采文读书坊组织了一场围绕“批判性思维”的阅读活动。从教育家精神出发,老师们交流了如何将阅读作为思考的工具,就“故事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展开精彩辩论。
从2003年走上工作岗位,我就一直兼任班主任工作,十多年过去了,职业的倦怠感与日俱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班级管理,就会像课堂教学一样,陷入重复性的循环——为人师,顶多是个“教书匠”;当班主任,至多是个“孩子王”。
自主管理、动手实操、投票表决、与人协商……这一切都由一群5岁的小朋友独立完成,孩子们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在武汉市常青童馨幼儿园杨娟老师班上,这样的场面并不罕见,这归功于她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主导课堂,把思考的任务交给孩子们。杨娟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陈克茂)在江夏一中的校园里,刚毕业的高三(6)班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梦想的集体。这离不开一位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班主任——贵海娥。用目标点燃希望之火走进高三(6)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醒目的班训:“自律、惜时、高效、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