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新京报记者从浙江杭州警方获悉,日前,杭州市民陈先生遇到了一起电信诈骗,对方称自己是某视频平台客服,以为陈先生办理会员取消业务为由要求他下载一款软件进行屏幕共享。陈先生在操作过程中,突然想起平日了解的反诈知识中有类似情节,果断报警。
8月26日,南都记者获悉,近日,湛江市徐闻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快速反应,及时拦截群众被骗资金,成功挽回经济损失8万元。徐闻警方为陈女士挽回了8万元。18日18时许,徐闻城北派出所接到一名女子报警称,被诈骗了8万元,正在开车从城北高速口进入徐闻县,希望得到公安机关紧急帮助。
来源:人民网 近日,上海市一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报警,称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民警了解情况后发现,骗子冒充某短视频平台客服人员,诱骗老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编造各种理由,诱导受害人在所谓链接中填写银行卡号、密码,甚至验证码。
“屏幕共享”是一种方便的远程协作工具,然而它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被不法分子盯上了。近日,青岛警方接到辖区群众被诈骗的报警之后立即采取措施,帮助被骗群众挽回了损失。近日,市南公安分局江苏路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刘女士报警,称其被诈骗近5万元。
来源:福州晚报7月11日,长乐区发生一起利用苹果手机FaceTime功能,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诈骗案件。受害人与骗子共享手机屏幕,银行卡密码泄露,手机被锁定,卡里100万元随时可能被转走。长乐警方迅速反应,争分夺秒止付保住这笔钱。
“快关掉屏幕共享,他们在监控你的手机!”近日,万州区的金女士在家中接到一通“客服”电话后,因轻信对方话术,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险些让诈骗分子“隔空”转走全部存款。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反诈阻击战”,因万州区公安局瀼渡派出所民警的怒吼式劝阻戛然而止。
大小新闻客户端7月19日讯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张志旭) 如今电信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更迭迅速,但电诈都有一个共同规律,说到底还是要银行卡里的那串数字。近期,刷单、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等诈骗案件频发,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诈骗。
如果有陌生人给你打电话不管Ta说什么只要提到视频会议、共享屏幕等字眼就一定要当心你可能遇到了诈骗!真实案例案例一7月17日,张某接到一陌生电话,称张某有一笔贷款未还,可以帮助其将业务关闭,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什么是屏幕共享“屏幕共享”相当于对方跟你同步使用手机,它会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同步让对方看到,包括弹框显示,短信、微信、App推送的内容,和解锁密码、银行卡支付密码等关键信息,从而威胁到你的财产安全。如何关闭屏幕共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