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最近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里,专门提到:要“推动文科间、文科与理工农医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文理科交融的问题,一时间引发人们的热议。到底出于何种背景,让有识之士意识到文理科融合的现实必要性?
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将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应当深刻认识和把握其理论内涵与重要意义,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均衡发展。
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首次对交叉学科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明确了交叉学科的设置条件、培养要求和调整退出机制等。学科交融打破学科分类的藩篱,实现学科协同创新,打通学科壁垒,推动高校实现学科创新加速发展。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崔文灿近日,关于“文科消亡成为全球性浪潮”的话题引发热议。据有关媒体报道,不少国家面临着人文学科专业毕业人数不断下降的问题。近年来,诸多高校都选择对“边缘学科”开刀。这是否意味着文科衰弱已经不可避免?“文科消亡论”蔓延,如何理性审视文科困境?
来源:环球时报 文科教育的调整一直在进行近日陆续有报道显示,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趋势是文科正在式微。据统计,截至2024年7月31日,中国已有19所大学发布相关公告,撤销或暂停招生的专业共计99个。四川大学撤销了诸如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音乐学、广播电视学等31个专业。
【专家视角】 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学科交叉是这场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技强国战略驱动下,跨学科研究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撑力量,对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而言,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意义也自不待言。
2024年,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的数字演绎剧场在进行数字展陈内容的用户体验测量实验。武汉大学供图为了找寻答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赵一鸣从2013年起,就开始面向大数据环境,研究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等学科核心领域的理论建构问题。
近日,关于“文科消亡成为全球性浪潮”的话题引发热议。据有关媒体报道,不少国家面临着人文学科专业毕业人数不断下降的问题。近年来,诸多高校都选择对“边缘学科”开刀。这是否意味着文科衰弱已经不可避免?“文科消亡论”蔓延,如何理性审视文科困境?
近日,关于“文科消亡成为全球性浪潮”的话题引发热议。据有关媒体报道,不少国家面临着人文学科专业毕业人数不断下降的问题。近年来,诸多高校都选择对“边缘学科”开刀。这是否意味着文科衰弱已经不可避免?“文科消亡论”蔓延,如何理性审视文科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