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甘南对北京地区而言,冬季是观鸟的好时候。在不冻水域,我们可以近距离地看到羽色艳丽的绿头鸭、鸳鸯、鸊鷉等水鸟,不但水禽更为密集,也有不少原本南迁过冬的涉禽中的个体,如白鹭、苍鹭也选择了留在北京过冬了。这些活跃的小生命为萧瑟的北京冬季增加了一份灵动。
央视网消息(记者 欧霁娴)云南,仰仗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丰富多元的气候条件,荣获“动物王国”与“植物王国”的美誉。春节期间,一起沿着云南文旅“动物王国”奇妙之旅鸟类打卡路线,循着不同气候环境足迹,去探寻那些与鸟类相关的奇妙趣事。
江汉风报道:端午过后的六月中旬,在武汉沙湖公园发现一群悠闲自如的赤膀鸭,它们在湖中跳跃玩耍,觅食亮翅,好不快活。按常理,赤膀鸭在每年的三月中旬前就应向北迁徙完毕,可现在巳经是六月中旬,它们还携家带口,三五成群,泰然自若的生活在此,明罢着是不准备迁徙,留在此地不想走了。
白肩雕小天鹅卷羽鹈鹕中华秋沙鸭 春天是候鸟大规模向北迁徙的时节。立春后,天气回暖,汾河之上活跃着许多候鸟的身影。2月16日,牛保林早早出了门,前往汾河畔探寻鸟儿的踪迹。经过一上午探寻,在清徐县南安大桥附近小有收获,“瞧,这是刚刚拍到的9只豆雁”牛保林说。
春暖花开,北迁候鸟陆续飞抵京城。这两天,密云水库沿岸格外热闹,一群中学生举起望远镜和相机,寻找着天空中、湿地里的各种“精灵”,将收集来的资料绘成“观鸟图鉴”。密云区大城子学校将生态文明课开在河畔上,依托丰富的野生鸟类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观鸟(bird watching)是一项在欧美发展超过百年的活动,在中国内地发展不足三十年。根据“2023年中国内地观鸟爱好者和观鸟组织本底调查报告”,中国内地的观鸟爱好者人群数量已达34万人,相较于2018年开展的上一轮调查(14万人)有了成倍增长。观鸟究竟有什么魅力?
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温暖的春季,正是外出观鸟的好时节。近年来,随着野外观鸟在一些群体中的流行,出现了一种新兴职业——“鸟导”,即带人到野外观赏和拍摄鸟类的导赏师,类似于旅游团中导游或者领队的角色。今年25岁的黎天澍就是这样一位导赏师。
●吴亦斌周末,朋友老王邀请我去公园观鸟。观鸟,是一种自古有之的博物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观察、记录自然界里的鸟儿,以个人的方式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老王说观鸟活动必须“老鸟”带“新鸟”,而且要去现场辨识和观赏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