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健身房办卡时,总会被问一个问题:办年卡还是月卡?有人觉得,年卡能激励自己长期保持运动热情,也更划算;有人觉得,健身房可能中途“跑路”,月卡风险更低,一次性支出几百元比几千元压力小得多;还有一些“健身小白”想先办一张月卡试试水,先培养运动习惯再说。
到健身房办卡时,总会被问一个问题:办年卡还是月卡?有人觉得,年卡能激励自己长期保持运动热情,也更划算;有人觉得,健身房可能中途“跑路”,月卡风险更低,一次性支出几百元比几千元压力小得多;还有一些“健身小白”想先办一张月卡试试水,先培养运动习惯再说。
本报记者 赵 萌过去,传统健身房一直是以售卖会籍为主要盈利模式。会籍即售卖会员年卡,分为一年及以上的会籍、半年会籍、月度会籍等。购买会籍之后,会员可以享受传统健身房提供的大而全的服务,如利用器械进行力量训练,去泳池游泳或是参与瑜伽、健身操等团课练习。
清晰的马甲线、棱角分明的腹肌、流畅的身体曲度......这些在社交平台上不断吸引大众眼球的优秀身材,成为了许多人反复挣扎着想跑去健身房“一练就是三小时不停歇”的动力。然而,一想到进门就可能被引导着办理会员卡,不少人就打起了“退堂鼓”。“健身不应该是一件平价且大众的活动吗?
大雪节气过后,天气变得格外寒冷,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三元三村的一家健身房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健身房会员们或在专心“撸铁”,或与教练讨教健身经验,也有人运动后正做着拉伸动作。这家名为“社区体育”的“古董”健身房已经开业23年了,今年已经66岁的周剑刚是健身房唯一的“私教”。
近日,在云南映象商业广场4楼“印象瑜伽”办理会员的市民反映,瑜伽馆从春节后就一直没有开门,大部分会员,是前段时间瑜伽馆搞活动时才充值的,因此大家的损失都不小……上午,记者在云南映象商业广场4楼印象瑜伽门口看到,该店已是大门紧闭人去楼空。
王先生说,如果看到跑步速度较快,或是流汗较多的顾客,巡场人员会及时上前提醒,建议降速或者休息,因为人在大量训练时配戴着口罩会导致呼吸困难,容易窒息,而且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戴着口罩锻炼,心肺功能不一定能承受得了。
仅有三成受访者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以上。在即将结束的全国第七个“全民健身月”里,走在贵阳的社区、广场上,不乏看到跳广场舞、跑步、打太极拳等形式多样的群体健身活动。不过稍加留心,却发现这些最常见健身方式都是以中老年为主,这显然与“全民健身”的理念相去甚远。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彦琳 马壮壮 文/摄)“办了两次会员卡,卡里还剩三年时间,健身房就要关门了。”近日,南京有市民向现代快报记者投诉称,自己所在的健身房,员工不上班、老板也联系不上了。据反映,不少会员刚花了几千块钱办了卡,还有人手里剩下的私教课价值超过万元,员工的工资也被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