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恼的问题就变得易解。杨绛先生曾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人到中年,无意间翻看小时候的语文课本,才发现,现在面对的生活百态,语文课文里早就有了答案。
浙江宣传 之江轩现在在网上,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人们很爱说一句:到底意难平。“意难平”,出自南宋孙应时的《阻风泊归舟游净众寺》一诗:“愁边动寒角,夜久意难平。”其实,宋词里“意难平”的出现频率远超宋诗。宋诗叫“意难平”,宋词里的说法更凝练,叫“愁”。
小学课文,当然是六几年的了,好象是自由体诗,或民间说唱,几天前忽然断断续续的想起来了,但不完整,有那时上小学的,可能应该有记忆,忘了题目,忘了几年级,大约应是三年级的课文。内容大意是:父亲带着孩子逃荒,在革命斗争中牺牲,儿子成人,经奋斗生活富裕,不愿加入合作社,被批评。
从《童趣》到《送东阳马生序》,近日,在网络平台上,“意难平的课文”“教育在这一刻形成闭环”“直到25岁我才真正读完了中学”等话题不断被网友们提起。人在年少时总是青涩懵懂,语文课堂上虽书声琅琅,但我们大多是“只读其字、不知其意”。
最近在各个平台冲浪,时不时就能看到下面这段仿佛教育学考试资料的话: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像是一个闭环。多年后你有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第一次刷到时还有些蒙,以为又是什么突然冒出的流行热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