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映照出一张饱经风霜的老人面孔,79岁的王桐华紧紧握着手机,指尖微微颤抖,仿佛握着千斤重担,他那双浑浊的双眼,此刻却闪烁着孩童般期待的光芒,直勾勾地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画面,几公里外的表弟家,从未有过如此热闹的场景,七嘴八舌的指导声、手机电流的滋滋声,交织成一首奇妙的交响曲,敲击着老人焦急的心房。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滇西抗战老兵的后代,台湾青年苏允恺来到云南省保山市、瑞丽市,参加第六届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与抗战精神传承研讨会,与抗战老兵深入交流,并走访畹町桥和抗战“老兵村”等地,全面了解了滇西抗战历史。
——“我家的两岸故事”唤醒历史记忆“我在山东出生,在台湾长大,两岸都是我的家。两岸不是两家,而是一家。”“我家的两岸故事”南京巡展5日在南京大报恩寺开幕,曾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在现场感慨不已。
“古人说:‘近乡情怯’既感觉熟悉,又感觉陌生就是我心情的写照”返回台湾前夜唐藩松老人亲手写下回乡探亲感言家乡的景观风物,已与82年前大相径庭看着越来越好的家乡他亲手写下深刻思念“游览童年时期的故地风情看到乡土建设皆面目一新,远非昔可比人民生活环境,也有极大的改善和进步感觉非常欣慰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前言台湾军官丁治民赴美国深造后,归来后却感叹:“毛泽东理论多见却无蒋中正一言!
10月30日,有一位离家82年的百岁台湾老兵踏上了回家的路。这位老人叫唐藩松,1925年4月出生于湖南浏阳,今年100岁了,14岁的时候就目睹了长沙会战日军侵略行为,17岁参军抗日,从1942年离开家乡开始再也没有回国家。
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马壮)“愿黄埔精神永存!祖国早日统一!”这是106岁台湾抗日将领许历农对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的寄语。图左为纪欣,右为许历农。受访者供图台湾《观察》杂志发行人纪欣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介绍,许历农是黄埔军校第16期学员,他是岛内爱国统一力量的重要代表人士。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请知悉。】台湾老兵蔡国栋,曾是抗战后随国民党撤退至台湾的青年士兵,背后留下了山东聊城的故土和新婚妻子刘金娥。五十年风雨兼程,他在台湾重组家庭,而大陆的刘金娥却始终信守婚誓,静候归人。
前言2018年10月18日,92岁的台湾老兵萧家福,回到了因战乱阔别72年的重庆老家。老爷子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圆梦,看一眼自己思念已久的故土,祭拜已经故去的父母。就在老人的女儿搀扶着他下飞机的时候,却突然大怒道:“这不还是台北吗,你们骗我干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