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盛会,本次ASH大会上,高博医学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克晓燕教授、胡凯主任团队郑培浩医生报告了“Exploring the Efficiency and Survival of CAR T-Cell Therapy in DLBCL Patients with MYC and/or TP53 Abnormalities”,【摘要号3359】。
除去头发和指甲,我们人类的各种功能器官都有形成恶性肿瘤的可能,在大多数的癌症里都可能存在一个基因突变——TP53,很多病友的基因检测报告会给出TP53基因突变,给列出来很多可能的药物,但其实这些药物最后没能获得审批,为什么这个如此高频的突变基因没有能出现药物呢?
其中,EGFR基因作为NSCLC靶向治疗的中流砥柱,也有不少共突变的相关研究,这些共突变基因除了给临床预后带来启示,也将为定制联合治疗策略或新药研究开辟新道路,因此相关研究内容非常值得临床医生进行深入了解,小编特摘选了一篇Federica Pezzuto等人于2023年在Lung Cancer重磅发表的一篇名为“The significance of co-mutations in egfr-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optimizing the efficacy of targeted therapies?
肺癌的发生发展与致癌驱动基因变异有很大的关系,EGFR、ALK和ROS1是非小细胞肺(NSCLC)癌常见的突变靶点。但同样的基因突变,疗效却有明显差异,一部分要归因于另外一个突变——TP53,是导致肺癌靶向治疗疗效差的重要因素。
TP53是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据估计,超过50%的癌症都携带TP53基因突变。随着对p53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们正在利用不同手段靶向这一靶点,包括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到双特异性抗体、蛋白降解疗法、基因疗法和RNA疗法等创新治疗模式。
2023年1月3日,今天,据我父亲查出癌症,整整一年,2022年1月初,父亲突然咳嗽吐血,因他一直以来都有些咳嗽,故他以为是咳嗽导致,并无多大碍,那会儿我在上班,他给我打电话说咳嗽吐血了,我第一感觉就是“不好!”,强烈要求他去医院,到了医院一检查,检验结果一出来,犹如晴天霹雳,肺癌晚期,那会儿在湖北省中医院,这里并没有其他吐槽的意思,医院把我父亲弄进了肺病科住院,并不是癌症科,那个主治医师陈医生,三十多岁,打扮时尚的女医生,一头飘逸的黄毛更是刺眼,我想这样子也能做医生?
1 无药可治,走投无路2017年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nn Arbor II期且伴有TP53基因突变)的秦阿姨,先后经历12次化疗仍未控制病情。据了解,TP53突变是淋巴瘤恶性程度最高的基因,至今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患癌的这几年,秦阿姨辗转多院,但治疗效果都不理想。
⑨Deng Ning,et al.,.Association of habitual sleep duration and its trajectory with the risk of cancer according to sex and body mass index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Cancer,DOI:10.1002/cncr.34951.
“炎症”两个字,听起来没有“癌症”那么令人恐惧,很多人容易忽视。但是如果不重视,长期的炎症可能会发展成癌症!长期炎症或是癌症的“得力助手”急性炎症会随着感染结束而逐渐消退,但还有一类慢性炎症会长期持续存在。近些年来,许多研究逐渐将慢性炎症与衰老、癌症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