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城网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兴隆村紧紧抓住易地扶贫搬迁的契机,多措并举破解产业扶贫难题,让百姓“搬得出、留得住、逐步能致富”。兴隆村村民合影。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 村民搬入新小区。 村两委干部为未来生活点赞。
怡安康城社区是康保县近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精心打造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占地面积543亩,共安置了95个村的7161户村民约20110人,是河北省最大的县城集中安置区,被评为“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
——河北省康保县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就业有门路。在恒太包业生产车间,赵润兰在缝制箱包。8月6日上午,在康保县恒太包业生产车间,伴随着缝纫机的转动,赵润兰手里的两块箱包包面和一块包底儿很快完成了缝接,妥帖平整。
“十三五”期间,张家口市10.3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了“穷窝窝”,过上了新生活。带着这些疑问,日前记者走访了张家口市部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地了解搬迁群众生活、就业和收入等情况,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他们迁居后的新生活。
长城网张家口10月24日讯(张艳龙 记者 张世豪)“我的房子都三十多年了,环境脏乱差不说,屋子特别小,住着也十分憋屈。前些年打算卖了买套楼房,结果也就值10来万,根本不够买楼房,也就放弃了。今年,我的房子正好在棚户区改造范围中,工作人员给我测算了一下,我能领26.
该县把“空心村”治理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针对全县宅基地空置率50%以上的192个“空心村”,涉及搬迁人口5.6万户13.6万人,采取了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做到科学谋划,统筹推进。
鸟类,自然界的“精灵”,它们用细腻的感知,见证着环境的变迁与气候的更迭。康巴诺尔,这片蔚蓝的高原湖泊,用博大的胸怀滋养出鸟类的家园,获得“中国遗鸥之乡”美誉,成为张家口市加大生态保护、推进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
康保县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我管”促“都管”,凝聚乡村公益保护共识,构建乡村公益保护大格局,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办理了一系列涉农村公益诉讼案件,促进乡村生态振兴,服务地方绿色发展,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中新社石家庄5月11日电 题:探访河北坝上特困民众:挪出“穷窝”安居乐业。在魏红侠看来,康保100多个贫困村“一方水土已不能养一方人”,最有效的脱贫方式就是易地扶贫搬迁,挪出“穷窝”到县城集中安置找机会。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将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作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建成了2019年河北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区——怡安社区,94个村20110名群众告别低矮破旧的土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电梯楼,实现了村民向市民的转变,2020年11月被评为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康保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提升安置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