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糖人是一种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者都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制作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是勺形和铲形的。
以勺作笔,以糖当墨;凝神静气,运腕走勺。忽快忽慢,飞丝走线;忽高忽低,粗细有致;一放一收,圆转流畅;一顿一抖,悄然成趣。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1日讯 糖画,相传源于唐朝,后来糖画流入民间,依靠无数民间手艺人的代代相传,走过一千三百多年的岁月。
沂蒙糖艺是平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统制作技艺,就是用一柄小铜勺从小锅里舀出融化的金色糖浆,在大理石板上,通过形、抖、刮、抹、压等手法,“高、低、快、慢、飘”等技巧,以勺代笔,创作出各种图案的一项古老技艺。
胶东糖画传统制作技艺是用一柄小铜勺从小锅里舀出融化的金色糖浆,在大理石板上通过形、抖、刮、抹、压等手法,“高、低、快、慢、飘”等技巧,以勺代笔,创作出各种图案的一项古老手工技艺。糖画的历史悠久,相传糖画是由唐代大诗人陈子昂发明。
下面我们一起认识一位“00后”糖艺师——王长伟。荷花、仙鹤、孔雀、翻糖仕女,这些带着中国风元素的糖艺摆台形神兼备、活灵活现,它们皆出自我区“00后”糖艺师王长伟之手。2000年出生的王长伟,从小喜爱画画,在中职学习阶段,他接触并爱上了这门集甜蜜与美丽于一身的艺术——糖艺。
青春点亮中国年味儿,匠心酿造中华美食。在中国人的过年仪式感必备清单中,甜食必不可少。因为糖代表甜,寓意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再克制不喜欢吃甜的人,过年也会破个例。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年轻人,看看他们是如何用匠心赋予甜食全新的生命力。
在糖艺工作室,外国友人体验组装糖艺作品。糖艺师演示糖艺梅花组装过程。近日,来自法国、韩国等国家的外国友人走进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的糖艺工作室,近距离体验中国糖艺制作过程,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的魅力。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亚梅“震撼”“没想到糖也能做出这么漂亮的艺术品”“这好像齐白石的虾呀,这真的是用糖做的嘛?都能看见里面的虾线”……在3月23日非遗遇见现代美学“溯·明澈”崔久祥糖艺展上,观展的人不时发出这样的惊叹。
9月16日~19日,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在天津举行,大赛评选出了“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其中广东糖艺、木雕两项技艺入选。在大赛的展演现场,糖艺大师潘素二和木雕工艺美术大师胡冠军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展示了他们的独门绝技。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5日讯 3月13日,来自法国和韩国的外国友人,走进青岛市李沧区的糖艺工作室,近距离体验中国糖艺制作过程,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的魅力。(3月13日,在青岛市李沧区崔久祥的糖艺工作室,糖艺师将制作好的梅花融化,准备拼接。
由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SMG NEWS)联合发起,2023“爱上海的理由”青少年英语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以“我最爱的中华宝贝”为题,诚邀全球新生代用向上的风貌、良好的英语表达和创意的镜头语言展现青少年眼中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
江边,在老街便道上,一位戴副椭圆直腿眼镜,穿一身粗布裤褂的面塑艺人,坐在一个小木箱前揉搓着手里的面团,一会儿工夫活灵活现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各种人物、动物,就像变戏法一样“蹦”出来……对很多人来说,街头巷尾卖捏面人的小摊是童年里最熟悉的记忆,捏面人、吹糖人、浇糖画,史作玺从学到做到